陳先義:論領導干部的言行舉止
時間:2023-04-21 00:09:15 來源:紅色文化網 作者:陳先義 點擊:
論領導干部的言行舉止
——社會觀察之八
陳先義
若說言行舉止,不僅對領導干部,對每個人恐怕都有規范和要求,因為言行舉止,彰顯的是一個人的文明素養和品位。這一點對領導干部來說尤其重要。最近,一個地方就因為這事被廣泛關注。
何以如此?因為在人民心中,你既是公仆又是楷模,按一句時尚的話說,你是“公眾人物”,代表的是公眾形象。既是公眾人物,就該有公眾形象。
你看,那個地方的那位領導同志恐怕做夢也沒有想到,他會見某大學校長時的那個“葛優躺”,居然一時成為輿論熱點。
畫面上看,校長的坐姿算是比較規矩,雖然也翹著二郎腿。而那位領導同志的坐姿則完全是一種半臥半躺的姿勢,網絡上有人叫它“官威躺”。這成了“葛優躺”的詞匯伴侶。如果說“葛優躺”是一種對于明星的幽默和調侃的話,那這個“官威躺”就不一樣了,包含的更多是辛辣的嘲諷和不滿。
原因在哪里?在于你是一個領導干部,你看,每天當地報紙的版面給你留著,電視的畫面給你空著,講話的舞臺給你占著,你的一舉一動社會大眾都在看著,因而你的言行舉止就必須給大眾做榜樣,這也都是在給你的作風怎樣作標簽。而明星的身份不一樣,明星的一個功能就是插科打諢、取樂觀眾,逗大眾一笑。群眾對他們要求自然會寬松一些。但是就是這樣,大眾對明星的寬容也有度,明星們也不能過分,不信你試試。那些吸毒嫖娼的明星一個個被抓進了局子,就說明大眾的容忍和社會的法規都有底線,超越了法規,必然受到懲罰。
公道地分析這個所謂“官威躺”,不是故意為之辯護,或許確實有些原因,比如說,他或許可能因為工作勞苦犯了腰間盤突出癥,那是可能的,眼下實在坐不住了,靠一靠休息。腰間盤突出癥現在多得很,那滋味很難受;或許他昨晚加班加點處理工作實在太累,想靠靠歇歇,這也說得過去。還有,在那位領導同志看來,這個校長雖然是個名人,可再怎么也是咱們這個地方出去的呀。你名氣再大,也是咱們這個地方的兒子嘛。既然是自家人,咱隨便一點聊聊天也沒有什么不可。
但他怎么也沒有想到,群眾不原諒,因為周邊有眼,隔墻有耳,監督他的可不僅是當地鄉親,還有外省外地人也在看著他。人家這時候只記得你是一個城市的領導,不管你什么老鄉不老鄉的,人家此刻只看你一個地方領導和一個教授面對面時你的舉止。
這便就成了本次新聞事件的“新聞眼”。
這個事小嗎?其實不小,看著是細節,其實彰顯的是大節。舉個例子吧,比如,周總理當年去邢臺看望地震受災的百姓,他站在一個破木箱上講話,群眾送上一碗漂著草星灰塵的水,周總理端起來就喝。還有,那年我們蘭考縣長張欽禮進中南海給總理匯報工作(實為狀告省里刮浮夸風),總理中午請張縣長吃飯,張縣長說自己帶了干糧??吹綇埧h長拿出來帶的紅薯葉子窩窩頭干糧,總理便接過來要看一看,結果拿不成個掉在了地上,結果總理從地上拿起來用嘴一吹接著就吃。這些細節雖然都很小很小,但是卻讓老百姓一代代往下傳。老百姓說這才是共產黨的干部應該有的樣子。這些小事太小,至今卻都是蘭考老百姓代代相傳的佳話。
細節不小,表現的是一個干部的思想作風。老百姓看啥,往往就看這些細節。從細節上就看出你的內心世界。地方領導面對一個知名教授,你半躺半臥地往沙發上那么一歪揣,老百姓看著膩歪得很呢!
言行舉止尊重不尊重老百姓,是一個干部黨風政風的體現。我們一些干部就是在穿衣戴帽、言行舉止上的一些細節,讓老百姓從“秋毫”之中看出他的內心的“花花世界”,回頭看看,這些年挖出的一些貪腐大案,比如那個什么“豪華手表干部”,那個“會笑干部”,那個“襯衫干部”等等多了去了,都因為在一些細節上導致東窗事發。還有那個什么局長,面對人民的質詢,說什么“你是站在政府立場上說話,還是站在老百姓立場講話”,就這樣一句話,就暴露了這些干部內心多么淺薄和污濁,將自己的位置與百姓對立起來的那種內心世界,昭然若揭。當然,有些故裝寒酸、假扮樸素,表面客客氣氣,實則貪婪無比的人則更加需要提防。
然而不管怎么說,那位領導同志這一躺,無形中給每一個國家干部敲響了一記響亮的警鐘。你千萬不要忙著批評這是小題大作,這事可不小,他告訴每一個干部,你的一言一行群眾看著呢!不要以為你做了官,只想到自己高人一等的風光,更不要認為你被提拔了,一定水平就多么高了,官位和水平有時是不成正比的。那些被抓的省部級高官,哪一個級別低呀,可他們內心叵測,兇狠無比,恨不得把天下財富都供他享用,恨不得把天下美女都任他納取,最后怎樣?一個個墮落成人民的敵人。
特別是在某些地方風氣不正的背景下,你那個官帽子到底怎么來的還真值得懷疑呢。是投機鉆營、送禮找門路上來的,還是真的憑著真才實學和苦干為民的奮斗被人民推舉上來的,群眾心里明鏡一樣,他們也在看你呢。關鍵看你是怎么干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蘭考縣的好書記焦裕祿、張欽禮把畢生獻給蘭考百姓,一輩子沒有做大官,但其事跡至今被老百姓世代傳頌。
我們有些領導干部,只要一當上大官,自認為自己高高在上,自認為自己真的就是百姓“父母”了,高高在上,頤指氣使,傲氣得很。他的一舉一動,一定要讓人知道他是“劇中主角”。這樣的人,其實在人心里,都是嘻嘻、哈哈、呀呀唔,老百姓鄙視得很呢!試想,那位領導同志如果是一個參謀干事助理員之類,相信他那個“躺”就躺不下去,他就不敢躺。只有他到了那個位置才敢躺。
再說那位領導同志主政的地方,古來可是一個禮儀之邦啊。過去一提那個地方何曾了得?那個地方是皇家驛站。北京皇城來的往湖廣送達皇帝命令文件的快馬,都必須在此換馬后,繼續飛一樣南奔,原來皇城的馬便可在此次歇息。這是皇家直管的“名驛”,驛站成就了名城。這樣的地方,何曾了得,那是三品二品大員們常常光顧之地,就是當地命官,也須由皇上欽點,高同級一等。這樣的地方,有兩種傳承:一是受到儒家文化熏染,“仁義禮智信”一類禮儀傳承有序,另一類不同,受到歷史上為官者處處高于百姓的封建腐朽糟粕文化的影響較多。那位領導同志為官此地,到底受到此地哪種傳統文化的影響更多些,老百姓從他這一躺中似乎看了個八八九九。
為官者言行舉止,要作為黨風政風的一部分看。當然了,任何事情都不可絕對,也許領導同志是一個為民的好干部,只是一時一事不慎,讓輿論成為焦點,說不定他其他各方面都很不錯呢,不可一棍子打死。倒是現在很多兩面人,很多平時裝的很像可內心污濁的人也是大有人在。比如,某個位高權重的軍隊高官就是這樣,平時被輿論稱為“特別會敬禮”的干部,見了誰都愛敬禮,見個下級敬禮,見個志愿兵也敬禮,見了退休的老干部更是愛敬禮。平時沒事對著穿衣鏡練笑容,看能露出幾顆牙齒,目的要給人一個好印象。于是輿論傳開了,說某某干部好得很呀,尊重咱下級呀。但是后來東窗事發,這家伙原來這一切都是演戲,他的真實面目是個見錢眼開、見女人就心動、無比貪婪的貪腐大蠹。真相大白后,大家搖頭哀嘆,這人現在這么看不懂呢,沒有想到生活中的他都是在演戲呀。所以,對待不應有的“官威躺”要批評,但對待那些假惺惺的兩面人更要提防啊。
其實,衡量干部就一個標準,看你是不是內心真的裝著老百姓,看你的行為是不是可以經得住實踐檢驗的。民心可是塊試金石啊。

微信掃一掃,進入讀者交流群
本文內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立場。
請支持獨立網站紅色文化網,轉載請注明文章鏈接-----http://www.balalaikatrio.com/wzzx/llyd/zz/2023-04-20/81331.html- 紅色文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