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援:面對強敵,刺刀尖上顯國威!
時間:2023-04-26 00:04:50 來源:華山穹劍 作者:羅援 點擊:
日本對華最近小動作不斷。4月16~18日, G7外長會議在日本長野召開。會議開始前,西方媒體就已經在炒作臺海問題。日本更是在此次會議中毫不遮掩,開口就是“區域性挑戰”,試圖把俄烏沖突和臺海問題混為一談。
日本外相直接明確表態:不允許中方改變臺?,F狀。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在說,不允許中國武力統一臺島。我國外交部已經就此事召見了日本外交官,對此表達了強烈不滿。
未來要解決臺海問題,我們務必要從最不利考慮,即要把美日介入臺海作為我們思考問題的前提。
換句話說,無論采取何種方式統一,首先要做好美日聯手“保臺”、同美日硬碰硬的軍事準備和思想準備,尤其是日本,一旦真的介入我國的統一戰爭中,我們必須在第一時間內利用各種軍事手段癱瘓日本本土的所有軍事基地,從而降低美日聯盟對我國的強大壓力。
從甲午戰爭開始,近代以來,日本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我們不愿意延續仇恨,但我們不能忘記仇恨,更要發揚刺刀見紅精神,針鋒相對,丟掉幻想,準備斗爭,刺刀尖上顯國威!
當年日本侵略軍向以臭名昭著的“武士道精神”聞名于世,彪悍斗狠,野蠻強橫,尤其是短兵相接時,即使可以利用裝備優勢打擊對手,也要關上保險、退出子彈,以刺殺格斗的暴戾方式結果對手性命,摧毀對手意志。
日軍實施魔鬼式刺殺訓練,狂妄地叫囂“一個日本兵可以對付兩三個八路軍、對付十多個國民黨軍”,甚至喪心病狂地將中國活人做練刺殺的靶子。在他們眼里,中國人就是一群東亞病夫,“軍人的不是!”。
面對小鬼子的嗜血驕狂,八路軍部隊注重培養近戰夜戰、短兵相接的戰斗意識,不斷加強刺殺訓練,情況逐步改觀。
到了1943年,拼刺刀整體上已呈現八路軍越拼越強、日本兵越戰越弱的趨勢。
八路軍“刺刀見紅”的典型代表是魯中軍區1團5連,在軍區的一次大比武中,5連勇冠全區最終成為了高擎**“刺殺優勝**”戰旗的光榮連隊。
其實,5連的刺殺優勢也不是生來具備的,而是被敵人給逼出來的。
1943年1月17日,駐沂南青駝寺日軍中隊長米山率40多個日本鬼子、60多個偽軍,攜輕、重機槍和迫擊炮,偷襲一山之隔的小河村沂臨邊聯縣八路軍公安機關和抗日力量。幸好我方臥底人員預先送來消息,八路軍和當地群眾快速轉移。
緊急時刻,1團政委王文軒立即調集1、3、4、5連對敵形成夾擊之勢。
團政治部副主任李改直奔5連布置任務,調5連打主攻,爭取速戰速決。李改向5連連長桑維義、指導員孫仁卿傳達了命令,叮囑說:“我們要能吃掉這股敵人,就打開了沂南局面。必須在今夜12點前解決戰斗,否則就挺麻煩,相信5連一定能完成任務。”
桑維義、孫仁卿把手中的 “三八大蓋”一抖表示:“首長放心,俺們就用它來說話!”
面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善于刺殺的日軍,5連真正的考驗來了。孫仁卿指著火光沖天的小河村對全連大聲吼道:“不殺光鬼子,就不是中國人!”
7班長李永慶立即站了出來,把身上僅有的一點錢交給了孫仁卿說:“不拿下一山子我決不活著回來。如果我犧牲了,這就是我交的最后一次黨費。”
李永慶一帶頭,全連頓時呼啦啦站出來了一大片黨員骨干。
日頭快落的時候,打了一天的鬼子沒等到援軍,卻等來了端著刺刀沖上來的“蓋子連”。
這是一場夜間進行的硬仗,100多日偽軍居高臨下,據險固守,火力猛烈。
在1團參謀長高文然指揮下,連長桑維義率領5連由南面向一山子發起沖擊。1、2排很快就沖到了日偽軍陣地前,用手榴彈斃傷敵十余人。不顧死活的日偽軍依仗裝備優勢,以密集火力頑抗,令5連攻擊未果。
經重新組織,5連又再次發起沖擊。日軍米山中隊長哇哇嚎叫,指揮敵人拼命掙扎,雙方各有傷亡。
5連1排長田世宏殺得興起,帶隊沖在最前面,不幸被一顆子彈擊中,重傷倒在山坡上。2班長王福華立即主動代理排長,高喊:“都聽我的,上??!”并領頭躍起前沖。在胸部受傷后,仍帶領1排繼續猛攻。
就這樣,5連官兵前赴后繼,連續發起了7次沖擊,但都未能突破敵人防御。
連長桑維義見正面硬來不行,遂與團參謀長高文然請示,調整了兵力部署,將戰士們分成了射擊、投彈、拼剌若干戰斗小組。然后由指導員孫仁卿率1、2排從西南和東南方向繼續實施正面攻擊,吸引敵人火力,自己則帶3排迂回到敵人后側攀登攻擊。
官兵們卸下槍背帶,上好刺刀,準備與敵決一死戰。
眼看就要攻占日寇前沿陣地了,喪心病狂的日軍竟突然施放了毒氣。沖在前面的5連戰士頓時步履踉蹌,有的甚至摔倒。沖擊再次受挫。
米山中隊長見狀臉上現出一絲獰笑。他立即命令所有人脫掉皮靴,把棉花套子纏在馬蹄上,打算趁夜暗開溜。
5連連長桑維義大喊:“小鬼子要跑啦,能放過他們嗎?”“不能!打小鬼子??!”戰士們吶喊著跟著連長沖上一山子,追著敵人展開激烈格斗。
鬼子兵見跑不掉,索性收住腳步,背靠背圍成一圈,亮出了明晃晃的刺刀。
短兵相接勇者勝!山頂上突然沒有了槍聲和爆炸聲,只聽見刺刀碰撞咔咔直響,5連戰士的喊殺聲與日本鬼子的嚎叫聲連成一片。
黑暗中,借著火光7班長李永慶左突右刺,連續刺死了2個敵人,自己也躲避不及,被一個鬼子刺傷了臀部。他牢記戰前誓言,一轉身一手抓住鬼子的“三八大蓋”,一手掐住鬼子的脖子扭打在了一起。
4班長姚崇會見狀大步趕過來,把壓在李永慶身上的鬼子一刀挑了,然后二人背靠背繼續迎敵。
17歲的戰士劉廷玉,血氣方剛,刺死2個鬼子后,被一個鬼子刺中數刀摔倒在地。戰士王福華沖過來,用槍托砸死了這個鬼子。
身負重傷的劉廷玉又站起來,甩掉帽子,與3個敵人扭打在了一起。眼看寡不敵眾,于是怒吼著從腰間抽出一顆手榴彈,毅然拉開保險,準備與敵人同歸于盡……
5連戰士都殺紅了眼,肉搏過程中刺刀彎了就用槍托,槍托斷了就用石頭,石頭沒了就用拳腳,咬耳朵,咬鼻子,扭打成一團。
經慘烈廝殺,5連最終和兄弟連隊一起,將日偽軍全部消滅,還活捉了3個受傷的鬼子,繳獲迫擊炮1 門,小鋼炮1 門,輕重機槍各1 挺,以及步槍彈藥軍馬等,并在臨沂鬼子援軍趕到前迅速撤離。
惠家莊戰斗的勝利,為徹底拔掉沂臨邊聯縣境內最頑固的青蛇寺日偽據點掃清了障礙,讓不可一世的日寇知道了八路軍近戰的厲害。
戰后,1團召開慶功會,政委王文軒親自將魯中軍區授予5連的“戰斗英雄連”錦旗交到了指導員孫仁卿手上。同時宣布了5連7班班長李永慶、戰士劉廷玉為“戰斗英雄”的通令。
仗雖打勝,但5連也損失很大,很多優秀魯中子弟在白刃格斗中英勇殉國。
5連指導員孫仁卿對此冷靜地反思,雖然5連犧牲精神可嘉,但也暴露出整體刺殺技術尚待提高的問題,薄弱環節不可不補。
在5連黨支部組織下,全連認真查找了惠家莊戰斗的經驗教訓,破除了“練不練同樣打勝仗”的模糊認識,明白了與日本鬼子拼刺刀,事關個人生命和國威軍威,不僅需要勇敢,還需要戰技術,必須苦練刺殺本領,把5連打造成一支一亮刺刀就讓鬼子膽寒的連隊。平時多流汗,戰時才能少流血!
從此,5連趁熱打鐵,按照“以技術為主,戰術為輔,加強體能”的訓練方針,將練刺殺當成重頭戲,成立了訓練互助小組,老帶新,技術好的帶技術差的。全連夏練三伏,冬練三九,一招一式,嚴格要求。你追我趕,爭當刺殺標兵蔚然成風。
5連還請來了刺殺教官蘇呈祥,訓練場上,蘇教官總是高聲問道:“5連同志們,你們是男人嗎?大家答:“是!”“你們是硬骨頭嗎?”
大家一齊吼:“是!”“好!每人刺殺100次。聽口令:突刺——刺!”
就這樣,5連戰士嗓子喊啞了,虎口震裂了,手臂揮腫了,肩膀刺脫臼了,吃飯都拿不住筷子。
大家從開始只能刺50次,到80次,到上百次,最后5連三分之二以上的戰士能連刺1000槍以上。
就這樣,在1萬多人參加的軍區大比武中,5連由于刺殺技術過硬脫穎而出,毫無懸念地斬獲了魯中軍區第一名,被選定為全區部隊“示范拼刺技術連隊”,并被授予“刺殺優勝”榮譽稱號。
刺殺,代表著血性,代表著無畏!能斬獲“刺殺優勝”稱號的連隊,就是軍中最高段位,具有無尚榮光。一時間,5連名氣更盛。
1944年,日寇已經日薄西山。然而,困獸猶斗中的鬼子更加瘋狂。8月下旬,日偽軍拼湊了1萬余人,分十三路對山東濱海區“掃蕩”過來。
魯中軍區3分區司令員孫繼先見狀立即采取中間開花戰術,令各團將日偽軍截成兩段,壓縮至多處,使其指揮中斷,行動一片混亂。
1團副團長鐘本才見日偽軍沒頭蒼蠅般亂竄,于是大吼一聲:“亮家伙,別讓這伙鬼子縮了!”隨后帶領全團人馬漫山遍野沖上公路,與日偽軍展開了肉搏戰。
5連官兵從路邊山坡上直撲敵人,在真刀真槍的交鋒中,“刺殺優勝”的威力立即顯現。只見魯中漢子們如猛虎下山,殺聲震天,一百多把明晃晃的刺刀指向敵人。
格斗中,刺刀相碰,鏗然有聲,刀刀見血,招招致命。5連戰士們刀法嫻熟,出槍時殺氣凜凜,挑、刺、扎;防守時靈若脫兔,撥、擋、閃……只一個回合,前面的一排鬼子就慘叫著倒了下去。后面的鬼子再沖過來,又一個會合,同樣慘叫著倒了下去。
6班戰士曾本義大顯身手,防下刺,撂倒一個小鬼子;刺刀剛抽出,左邊過來的鬼子又被他防左刺側擊,歪在了一邊;后面有鬼子趕過來,他回轉身一個撞擊砍劈,鬼子身首分離,見了閻王;迎面沖上來的鬼子,又被他一個山地刺,一劍封喉。
須臾間,曾本義就刺死了4個鬼子,敵人的血液沿著刺刀血槽濺了一身,可謂刺刀見紅,方顯英雄本色。之后他余興未盡,四處打量還有沒有活的了。戰斗結束后,他才發現刺刀都捅彎了。
見曾本義殺得痛快,另一位戰士也盯住了一個矮粗的鬼子。鬼子端著刺刀剛迎上來,就被他一個撥擋將其手里的“三八式”震掉在地。趁鬼子撿槍之際,他挺身來個前進直刺,將鬼子的小肚子直接開膛。
一個鬼子新兵,見八路軍刺殺如此兇猛,嚇得哆哆嗦嗦,右手急忙舉到帽檐處不斷行禮,迅速放下“三八”槍,解下子彈盒,還把刺刀鞘、背包都丟在地上,嘴里不住地嘟囔:“統統的給,統統的給。”乖乖當了葛莊戰斗八路軍第一個俘虜。
5連的刺刀就這樣上下翻飛,白進紅出,成了讓日偽軍魂飛魄散的“追命索”。八路軍其他連隊也不甘其后,奮勇殺敵。
經過激烈肉搏,日寇草野清大隊5中隊長岡田健以下 50多個鬼子成了刀下鬼,“武士道”變成了“武士倒”。
激戰至4日18時許,被圍之敵一部在余暉中突圍南逃至沂河灘,亦被八路軍分兵兩路平行追擊中,將其大部殲滅,惡貫滿盈的偽軍旅長陳三坎當場斃命。
此役,共斃傷日軍300余人,俘虜日軍31人,斃傷偽軍近千人,俘虜偽軍367人,繳獲山炮1門,重機槍3挺,輕機槍8挺,擲彈筒10具,戰馬20匹,其他各類武器、彈藥和輜重頗豐。
直到1年后日本投降,八路軍刺殺水平都對日軍形成了壓倒優勢。隨著日軍新兵素質越來越差,戰斗意志日益渙散,日寇再也不敢輕易與八路軍貼身肉搏了。
自此,5連一路走來,與刺刀結下不解之緣。肩上刺刀曜日閃亮,頭頂戰旗寫滿榮光。
在“刺殺優勝連”官兵的心目中,“刺刀見紅”永遠是軍人的最高境界。
“2米之內見真功”既是一種振軍威的能力,更是一種揚國威的精神,必須永不懈怠,永爭第一。
殺——嗨!聲震山河,威揚天下!

微信掃一掃,進入讀者交流群
本文內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立場。
請支持獨立網站紅色文化網,轉載請注明文章鏈接-----http://www.balalaikatrio.com/wzzx/llyd/ls/2023-04-26/81422.html- 紅色文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