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宜發:憶鄭州機務段與中國機車自主發展迭代史
時間:2023-04-25 00:06:46 來源:紅色文化網 作者:徐宜發 點擊:
溫馨港灣幸福的家
徐宜發
五·一節前夕,鄭州機務段舉辦以“勞動最光榮,奮斗最幸福”為主題的乒乓球賽,邀請曾在這里工作的“老鐵路”回“家”,共同分享砥礪奮進創造的勞動成果。我在鄭州機務段工作多年,這里有我的師傅和朋友,還有曾與我們朝夕相伴的火車頭。從風華正茂到兩鬢斑白,我們經歷了艱苦磨煉和歲月洗禮,收獲了知識和樂趣,幸福滿滿。這里是我們溫馨港灣幸福的家。
這一天,我同曾任鄭州機務段副段長的祁建軍驅車來到機務段,一臺臺威武雄健的大功率電力機車整裝待發,它們以這種特殊的方式,熱情迎接昔日老伙伴們的到來。當年叱咤風云駕駛著鋼鐵巨龍奔馳在千里鐵道的縱封智來了,長期在運輸前沿陣地揮灑汗水的陶新民來了,常年風雪無阻在長跑中經受鍛煉的火車司機周克來也來了,還有長期堅守精檢細修為鐵路安全運輸保駕護航的能工巧匠們也都來了……一句句問候,溫暖著每個人的心;一聲聲“咱們又回家了!”,引起了眾人的共鳴。從蒸汽機車到內燃機車,從電力機車到“復興號”高鐵動車組,我們這一代人駕駛著不同時期的列車在廣袤的大地上飛馳,見證了新中國鐵路建設的飛速發展。
鄭州機務段走過了一百多年的艱苦歷程,有風雨更有陽光,有坎坷更有輝煌。我是1973年4月1日,走進鄭州機務段登上“人民”型蒸汽機車,從司爐工干起直到登上司機的寶座,天天風里來雨里去,揮汗如雨,在艱苦的勞動中磨煉意志,鍛煉堅強。
1965年我國“東風”型內燃機車問世并逐步批量生產投入運用,標志著我國鐵路機車制造業翻開了新的一頁。1970年,鄭州機務段被鐵道部納入首批使用內燃機車牽引旅客列車計劃,隨后經歷了大規模的設備改造,鄭州機務段完全具備了使用內燃機車牽引客車的條件。1972年秋天,人們期待已久的國產“東風”型內燃機車陸續開進了鄭州機務段,蒸汽機車上的“大車”們心里燃起了新的希望,人們親昵地稱它“老東風”。然而,一臺臺“老東風”來到鄭州并沒有盡快上線,成了鄭州機務段的一道道“圍墻”,根本原因在于它的設計必須“雙機重連”使用,這可難為了當年機務段的領導,尤其發愁的是到哪找那么多火車司機呢?擔任教練司機的楊榮全和朱廣山在實踐中認真研究探討,并經過反復論證認為,把“雙胞胎”式的“雙機重連”內燃機車拆開,用單機牽引客車遠比“人民”型客運蒸汽機車牽引力要大。如若用單機“老東風”替換“人民”型蒸汽機車拉客車,可以節省1/3機車乘務員,節省一半內燃機車。他們大膽向段領導建議,打破原有思維方式的束縛,改用單臺“老東風”拉客車,一切問題都將迎刃而解。他們的大膽設想引起上級領導重視,于1974年初組織全面試驗,實踐證明使用單機“老東風”牽引客車完全可行。1974年7月9日,《人民日報》頭版頭題報道了鄭州單機“東風”內燃機車牽引客車試驗成功。1974年7月底,鄭州機務段實現了旅客列車牽引內燃化,比原計劃提前一年半結束了蒸汽機車牽引客車的歷史。我親身經歷了那次鐵路客車動力牽引的大變革,心里充滿了責任感和自豪感。
1974年7月鄭州機務段比計劃提前一年半實現了客車牽引內燃化
鄭州機務段人才輩出勇于擔當。上世紀90年代,波瀾壯闊的鐵路十年大提速,首先在京廣、京滬、京哈三大干線拉開了戰幕。鄭州機務段年輕司機程建平,駕駛“韶山8”型電力機車牽引試驗列車,在京廣線許昌至漯河間,先后于1996年11月16日和1998年6月24日,以極大的勇氣和智慧飚出185公里和240公里的運行時速,兩次創造了當時的“中國第一速”,當天央視新聞聯播向全球播發消息,永遠載入了中國鐵路發展的史冊。
2001年9月21日“中原之星”竣工儀式
1964年10月1日,日本新干線建成投入使用,列車運行速度高達每小時200多公里,開啟了人類鐵路運輸的新時代。1978年5月,鐵道部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我國高速鐵路建設。上世紀90年代,廣州至深圳鐵路提速改造,線路運營速度達到每小時200公里,我國自行研制開發的8列動力集中“藍箭”動車組,穿梭般地飛馳在廣深線,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之后,全國各地動車組列車如同雨后春筍相繼競相開行,動車組列車成了人們的熱門話題。我們鄭州鐵路局是否也要上動車組?經路局領導認真研究,確定與株洲電力機車工廠、電力機車研究所和青島四方機車車輛工廠,共同研制開發“動力分散”型動車組。2000年7月4日,鄭州鐵路局等4家研發單位主要領導達成共識簽署協議,全力打造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動力分散”型動車組,各項工作緊鑼密鼓進入了“倒計時”。2001年9月21日,株洲電力機車工廠彩旗飄揚,我國首列動力分散型動車組“中原之星”,在一片歡呼聲中緩緩駛出工廠大門,在京廣線上一路向北疾馳,跨過長江、穿越雞公山、越過黃河駛入北京。在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做了全面測試考核,各項指標完全達到設計要求。同年11月18日,在鄭州至武昌投入使用。鄭州機務段挑選精兵強將,駕駛著“中原之星”朝發夕歸,成了中原大地一大亮點。
“中原之星”成功開行,它的最大貢獻是鍛煉了一支專業隊伍,無論是新技術研發還是生產工藝的改進,無論是司機操縱駕駛還是日常養護維修,無論是列車運行途中安全防護還是旅客乘降服務等等,都為我們進入高鐵時代做了充分準備和很好地鋪墊。2007年4月18日,全國鐵路第六次大面積提速,鄭州鐵路局率先駕駛“和諧號”動力分散動車組進北京、到武漢、奔赴上海……這些成績的取得,鄭州機務段功不可沒!
今天鄭州機務段搭起乒乓球運動的平臺,旨在寓教于樂,積極營造“勞動最光榮,奮斗最幸福”的氛圍,激勵人們拼搏進取奮力攻堅,用汗水和智慧創造新的輝煌。我們相聚在一起,遙想在那不平凡的歲月里,追逐夢想奮力拼搏的一幕幕,個個深感自豪和快樂。臺上乒乒乓乓激烈鏖戰,臺下圍在一起意氣風發回想當年,一張張笑臉洋溢著喜悅,親切的話語展望美好未來。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在鐵路建設中我們勇往直前是幸福的一代。
撫今追昔,我們信心滿滿,鄭州機務段永遠溫暖著我們的心。

微信掃一掃,進入讀者交流群
本文內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立場。
請支持獨立網站紅色文化網,轉載請注明文章鏈接-----http://www.balalaikatrio.com/wzzx/llyd/ls/2023-04-25/81403.html- 紅色文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