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為民:當年李爾重是怎樣搞調查研究的?
時間:2023-04-24 00:10:47 來源:美篇 作者:李為民 點擊:
進得山來,天天雨下個不停。夜里雨聲震耳,白天雨花翻飛。雨中的麥穗愁的頭都耷拉下來,翅膀打濕的雞娃兒嚇得四處躲藏。雨霧遮掩了山頭,山水攪渾了小河。田里青青的小麥長勢正旺,就怕長時間被雨水浸泡。人們不停地到田間張望,勤看看春蠶長勢有沒有受影響。雨水多林木茂盛起來,露水重鳥兒都叫不出聲。家家戶戶心里發愁啊,說來說去都是盼著早日晴天。
這是父親李爾重在1963年5月25日寫下的一首題為《在嵩縣車村山中苦雨》詩中描寫的情景。原詩如下:
進山日日雨,
點點復滴滴。
徹夜滔滔響,
經朝層層飛。
低頭愁雨麥,
斂翅驚濕雞。
霧掩群山貌,
浪渾清水溪。
青青喜麥旺,
鹵鹵怕淫欺。
南畝頻悵望,
春蠶勤看趨。
雨多林轉茂,
露重鳥怯啼。
戶戶心愁重,
言言向霽期。
這首詩中的人物心情與三天前老人的另一首詩形成極大的反差。不妨也將那首詩抄錄于下:
《行經伊洛麥田中》
無邊碧海任徜徉,
佳氣清新處處香。
可喜風來千里浪,
宜人日照萬倉糧。
連天翠綺新苗起,
蓋地金光好穗揚。
男女社員滿臉笑,
何須燕子報豐穰。
這兩首詩均記錄在父親李爾重的1963年5月12日起記的工作筆記本上。
1962年5月,中共中央中南局按照中央“全黨抓農業,迅速把糧食產量搞上去”的要求,將原有的只是著重農業政策研究的“小農辦”改造成為既抓政策、又抓農業生產的各項具體工作的“大農委”,其時便將父親李爾重由中南局常委、宣傳部長調任為中南局常委、農委主任,委以重擔。
讓父親出任農委主任一事,時任中南局第一書記陶鑄同志在1962年3月就已對父親打招呼了。任命還沒有下來,父親就提前進入了角色。從1962年3月下旬開始,一邊收集諸如中南五省農場的數字資料、中南五省十六個縣商品糧基地等方面的情況資料,一邊馬不停蹄地下到廣西、湖南的縣社實地調查。
由于河南省出現過1959年底的“信陽事件”,在中南局農委成立之后,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中南局農業工作重點抓的對象。同時,劉建勛同志任河南省委第一書記后,也請求中南局對河南工作予以幫扶,因而父親“跑”河南也就特別的勤快。從1962年7月到1963年5月,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父親三次到河南省的農村縣、社、生產大隊,農場,農機站,農業研究所調研。 1963年5月18日,父親在鄭州參加了河南省地委書記會后,就前往嵩縣、洛陽、陜縣、靈寶縣調查農村社會主義教育和農業生產情況。照片里的1963年5月12日起記的筆記本,就是此次父親這一年內第三次到河南時的筆記。
是啊,5月22日路徑伊洛平原時還是風和日麗,麥浪喜人,一派豐收在望的景象。誰料到三天后進得嵩山縣車村公社,竟然風云突變,大雨漣漣,怎么不讓人擔心會不會影響這里今年的夏收、老百姓的生活,怎不不讓人心中覺得老天對農民付出辛勞不公平,有些許抱怨。兩首詩絕不是父親閑情逸致的釋放,而是他老人家心系百姓的真情流露。
這本筆記記錄的內容告訴我們,1963年5月18日到6月8日,父親在河南,其中5月20日至26日在嵩縣。6月9日回到廣州停留到6月24日,6月25日又返回河南,到林縣、輝縣調研,直至7月17日。父親當時的秘書曾經做過統計,父親自出任農委主任后,一年當中幾乎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縣、社、生產隊調查研究。那時候父親他們下鄉,真的是輕車簡居。一個秘書,一個司機,一部吉普車,下到農村,道路不好時,灰塵從吉普車四周直往里面灌,弄得人灰頭土臉。去到村里,吃住全在老百姓家里,還要與老百姓一樣下地勞動,一早也會到村里村外拾肥。那會兒既不會有迎來送往,更沒有前呼后擁。有的時候住的那家老百姓條件有限,真的就要像當年八路打游擊那樣,鋪把草,就在地上打鋪睡覺。父親對此非常習慣,他覺得只有讓老百姓感覺到你與他們不見外,說話聊天才能自然起來,談情況才會無拘無束。
記得有一次我和父親聊起他1978年處理志丹縣干部打群眾事件的情況(父親的筆記本里也有這一事件處理過程的記錄),說完整個過程之后,老人言猶未盡,特別說了一段話:毛主席讓我們注重調查研究,讓我們密切聯系群眾,說起來容易,真的做起來、做好,不是那么簡單的事。調查研究,做好群眾工作,是一門大學問!如果不能沉下去,如果不能和群眾心心相連,你怎么能聽到老百姓說的真話,又怎么能讓老百姓相信你說的是真話。
當上中南局農委主任后,父親是全身心地撲在盡力扭轉農業減產局面,改善農業生產狀況,調整農業生產政策的工作當中去了。經過一年艱辛的努力,中南五省的農業工作大有起色。這一年全國糧食產量比上一年增加了220億斤,單中南五省就增加了100億斤,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表揚。
這里展示的父親1963年5月12日起記的筆記本,只是他老人家留給我們的家珍——210本工作筆記中的一本。210筆記本當中記有父親在工作期間,前后到過中南五省、陜西、河北近200個縣進行農村問題、農業生產狀況調查研究的詳細情況,筆記中綿延起伏的字句中流淌著父親對黨和領袖的忠誠之情,對人民和革命事業的敬畏之情,對自己和歷史的虔誠之情。
1,《嵩縣車村山中苦雨》詩。
2,《行經伊洛麥田中》詩。
3,1963年5月12日起記筆記本封面。
4,1963年5月12日起記筆記本扉頁。
5,1963年5月12日起記筆記本目錄。

微信掃一掃,進入讀者交流群
本文內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立場。
請支持獨立網站紅色文化網,轉載請注明文章鏈接-----http://www.balalaikatrio.com/wzzx/llyd/ls/2023-04-24/81383.html- 紅色文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