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罪行再添鐵證!
時間:2022-12-03 00:07:59 來源:瞭望智庫 作者: 點擊:
11月30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2022年新征文物史料新聞發布會,包括侵華日軍《陣中日志》、“榮第1644部隊”相關照片等在內的重要文物史料入藏紀念館。截至目前,紀念館2022年新征集文物史料453件(套)。
發布會現場。新華社記者 邱冰清 攝
今年,紀念館繼續委托日本友人大東仁先生在日本代征集到51件(套)珍貴的文物史料。其中包括日軍士兵新井淳的《陣中日志》、侵華日軍第九師團步兵第三十六聯隊第十一中隊《陣中日志》、日軍“榮第1644部隊”照片、“南京陷落兒童教育戲劇卡片”等重要文物史料。紀念館克服疫情的影響,在新華社和春秋航空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輾轉將這批史料運回館入藏。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ID:jng1937),原文首發于2022年11月30日,原標題為《再添鐵證!》,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1
日軍“慰安婦”制度再添鐵證
侵華日軍士兵新井淳的《陣中日志》。新華社記者 蔣芳 攝
侵華日軍士兵新井淳的《陣中日志》是一份日軍士兵記錄的日記原件,里面詳細記錄了1937年10月12日至1938年9月23日,新井淳跟隨部隊從日本國內坐船出發,投入侵華戰場,在上海、南京、無錫、嘉興、鎮江等地駐扎的日記記錄,包含了日軍傷兵收治、搶劫、建立慰安所,以及日軍遭到中國守軍頑強抵抗等重要內容。特別是記錄了1938年1月1日,日軍在南京設立慰安所的相關情況。他在這一天的日記中寫道:“從今天起,開設了慰安所。每個人30分鐘,費用是下士官150錢(1.5日元),士兵100錢(1日元)。相當的熱鬧,一直處于滿員狀態”。這是目前發現的在“慰安婦”制度正式確立后日軍在南京開設慰安所時間的最早記錄。
侵華日軍士兵新井淳《陣中日志》1938年1月1日的記錄 來源: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微信公眾號
據南京醫科大學教授、日本侵華史研究專家孟國祥介紹,“慰安婦”制度是日軍大規模的性暴力犯罪,是日本政府和國家的制度行為,是對人道的踐踏,對文明的褻瀆,為國際社會所不齒,“慰安婦”問題已成為日本是否有足夠的誠意和努力來回應戰爭的侵略性質和面向未來的試金石。對此日本右翼極力否認,日本政要(政府)敷衍曖昧,我們這次發現的《陣中日志》等資料就是最有力的回擊。戰時日軍通過多種途徑在南京開設為數眾多的慰安所,之前發現文字記載在南京設立慰安所的決議是上村利道的日記,該日記中記載了“1937年12月28日,軍隊的非法違紀事件越來越多,參謀部第二科召集各隊將校會議,參謀長強調軍紀,并審議通過了第二科提出的關于設立南京慰安所提案。”
孟教授表示,我們對南京慰安所的了解,主要依靠受害者的回憶,日方的一些檔案文獻,以及日本研究者的成果,這本《陣中日志》則反映了在南京設立慰安所的確切時間以及運作情況,這對推進日軍在南京實施“慰安婦”制度的研究是十分有益的。
2
日軍實施細菌戰最新罪證公布
此次大東仁先生還幫紀念館征集到60余張關于日軍“榮第1644部隊”的照片。日軍侵占南京后,1939年4月,在原“中央醫院”(今東部戰區總醫院)舊址成立“榮第1644部隊”,又稱“多摩部隊”,其對外宣稱是日軍“華中防疫給水部”,實質上是從事大規模細菌戰與毒氣戰研究試驗的機構。其中的4張是該部在南京舉辦類似“變裝游行”活動,照片上清楚地顯示出“榮第1644部隊”字樣的標牌,還有4張反映了該部隊在南京的駐地建筑、日軍在駐地建筑前的留影、“多摩部隊”創立一周年演藝會等內容。
侵華日軍榮第1644部隊相關照片(翻拍照片)。新華社記者 蔣芳 攝
據孟國祥介紹,南京的“榮第1644”部隊和 “731”部隊同樣臭名昭著,但是由于這些細菌戰實驗都是極其隱秘的,后期日軍又將相關資料銷毀,我們掌握的資料很少,照片就更為少見,這組照片為以往所未見,可以說是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和南京曾發現的日軍“榮第1644”部隊細菌試驗受害者頭顱和研究相互印證,將有利于該專題的研究深化和細化。據介紹,1998年12月,在今東部戰區總醫院附近的工地上曾發現過一批頭骨。經多專業考證鑒定,確認是侵華日軍“榮第1644部隊”細菌試驗受害者的41具頭顱。
3
多時段還原日軍侵華作戰
日軍第九師團步兵第三十六聯隊是侵占南京和實施南京大屠殺的日軍主要部隊之一。該聯隊于1937年12月9日凌晨進抵南京光華門外,并向南京光華門發起進攻。在進行了激烈的戰斗及反復爭奪之后,于13日凌晨5時占領光華門。此后在南京城內及光華門外進行“掃蕩”,搜捕并屠殺放下武器的中國軍人和疑似軍人的普通平民,所屬官兵強奸婦女、搶劫財物、縱火毀壞城市建筑物,在南京犯下了大量罪行。
侵華日軍第九師團步兵第三十六聯隊第十一中隊《陣中日志》。新華社記者 蔣芳 攝
本次征集到該聯隊第十一中隊1936年3月30日至1937年4月30日在偽滿洲延壽縣等地與中國抗日武裝的作戰及警備記錄。與紀念館去年征集到的1937年10月至1938年6月“陣中日志” 為同一部隊在不同時間段的日本軍方檔案記錄。
孟國祥表示:“該中隊既是攻打南京和進行大屠殺的主要部隊之一,也在1937年以前參與了在東北‘清剿’中國抗日武裝力量的行動。本次征集的《陣中日志》細化了日本基層軍隊活動和發展的研究,為我們整體把握日本侵華戰爭史提供了較為清晰的脈絡,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
4
日本推行軍國主義教育佐證公布
此次,大東仁先生還幫紀念館征集到1942年日本發行的“‘南京陷落’兒童教育戲劇卡片”,這是日本政府對國民推行軍國主義教育的有力佐證。戲劇卡正面是前線戰場作戰、慶祝南京淪陷、南京入城式等場面的連環畫,背面則是介紹臺本。此戲劇卡作為兒童教育讀物,在日本大東亞文化話劇社公開發行。
“南京陷落”兒童教育戲劇卡片 來源: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微信公眾號
此外,南京民間收藏人唐愷先生也幫助紀念館征集到一批文物史料,包括1938年編印出版的《首都淪陷紀念冊》,以及一份1938年1月6日的刊載有南京保衛戰文章《敵入南京后之一大打擊》的中方報紙《天文臺》等。

微信掃一掃,進入讀者交流群
本文內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立場。
請支持獨立網站紅色文化網,轉載請注明文章鏈接-----http://www.balalaikatrio.com/wzzx/llyd/ls/2022-12-02/78927.html- 紅色文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