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的屈辱,讓大家看懂過去三年國家的不易!
時間:2022-12-07 00:08:30 來源:北風雪林 作者:北風 點擊:
昨天,許多人都見到了今年以來“最人性化”的一次地方政府“防疫通告”。
許多網友稱贊這篇政府通告的原因,是“通篇大白話”,將執行防疫政策的初衷,時限,預期都解釋的非常明白。
可是在“錦州防疫通告”登上熱搜的時候,卻變成“能清零而不清零太可惜”。
妖魔化的輿論,將錦州市打成“過度防疫,不落實二十條”的反面典型。
以老胡為首的“開放派”輿論力量對錦州口誅筆伐,全面施壓。
最終,錦州宣布從今天凌晨6時開始,社會面有序恢復常態。
這篇“用語親民”,以民眾生命健康為第一前提的政策通告,僅僅堅守了14個小時。
而錦州,距離較長周期的社會面清零,全民長時間的生活常態,也只差幾十個小時而已。
最近幾天,北京,廣州,成都等相對放松的防疫措施被全網點贊,獲封“勇于開拓的先鋒”。
只想再堅持兩天,讓符合當地情況的中老年人有一個更加平安冬季的錦州,成為“網絡輿論人人喊打的負面典型”,被輿論威逼,刀架脖子的放開。
廣州,值得點贊,但錦州,真的錯得離譜么?
壹,錦州的人性化通告
最初注意到錦州的疫情通告,還是因為“刺眼的熱搜標題”——能清零而不清零太可惜。
在奧密克戎如此強大的感染力之下,錦州還在追求“絕對的清零”來讓老百姓繼續居家,我也是全國普通民眾,我也帶著不滿點開這個通報。
結果發現這是一封與市民協商的“幾點考慮”。
過去一年,全國各地的疫情政策通報都被發到網上,各種奇談怪論,層層加碼都視覺疲勞了。
當然,絕大多數是“云山霧繞,冰冷無情”。
通篇“形勢嚴峻”,“非必要”,“原則上”,讓普通群眾怎么理解真實含義。
老百姓只知道網絡段子:原則上不行,就是特殊情況下可以。原則上可以,就是現實情況下不行。
錦州的這篇“幾點考慮”,相當于一封“告全體市民書”。
在這篇文稿中,對防疫政策的原因,期限,預期都做了清晰的說明,何求老百姓不配合?
老百姓最關心:當下疫情情況如何?
清晰回答:已過拐點。
老百姓第二關心:還要封控多久?
清晰回答:到周末就清零。
老百姓第三關心:出于什么原因做出封控考慮,而不是其他城市的大規模放開?
非常感人的三條理由:第一,這股疫情是十天前外地傳入,發現的得早,還沒有社會面大范圍擴散,是哦可以在初期就清零的階段。這一段是被網絡妖魔化極嚴重的“能清零不清零太可惜”。
第二,承認科學界“奧密克戎毒性降低”的判斷,但是希望轄區老百姓“不得總比得了好”。
第三,在更多城市大范圍放開,許多城市疫情散發已經不可能清零的情況下,錦州發現在初期,還有條件清零。雖然因為其他城市“放松”,錦州未來還是會破防,但是爭取了時間差,“越晚得越好。”
這樣貼近民眾口語的表述方式,相信即便是一些小學文化的老年人,都能聽懂其中的關懷和心意。
相對于其他幾百幾千病例,全社會散發的大城市,錦州經過是甜的封控,已經將陽性新增控制到20個左右。
發布通告的時候是周四,只要再堅持三天,錦州這一輪就能清零。
貳,不同人口特征產業結構應該允許“因城施策”
許多人質疑錦州的“清零政策”,是因為其他城市都一定程度的“放開”了。只要錦州不是“與外世隔絕”的孤城,一段時間后,一定會再次破防。
那么今天的嚴格清零就沒了意義!
這些網友就是將錦州與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的防疫政策作對比的。
可是不同城市,有自己的人口結構與產業結構。
我對錦州這個城市的印象,還是建國前三大戰役中遼沈戰役里,最核心的一場硬仗,就是“錦州之戰”,可見這座城市是東北重地。
可是查一查錦州的人口結構與產業結構就會發現,錦州是過去十年“東北人口南遷,人口老齡化”的縮影。
同時,錦州作為老工業基地,大型央企和國企,占GDP的比重較高,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服務業較少。
老年人口比例大,醫療資源的儲備,甚至方艙醫院的建設和北京與廣州當然沒法比。
而國企和央企比重高,這些廠區的黨委和工會組織能力相對較強,因此可以做到嚴抓防疫的閉環生產。
同時,錦州相對老齡化與國企化的城市狀態,讓外部交流相對較少,因此一次清零之后,做好外部流入的監控,極有可能保障一個冬季的清零狀態。
這樣的人口與產業結構,這樣的醫療資源儲備,在“短封控長自由”與“隱形封控假自由”之間做選擇,錦州市政府的選擇無可厚非。
而這封通告“通篇人話”,還給出明確期限,也讓老百姓有充分預期,有較好前景之下,愿意堅守兩天。
叁,今天的錦州,何嘗不是過去三年的中國?
最終,錦州的“人性化嘗試”,老年人生命健康優先的模式,在老胡等人的重壓下,14個小時被迫改弦更張,走上“放開之路”。
老胡第一時間更新微博,為錦州政府的“識相”鼓掌,表揚當地“知錯就改”,融入全國“放開”的大流。
老胡一點都不回避自己頭一天“用幾乎對賭的語氣”,要求錦州政府承擔“無法清零”的責任。
這種帽子扣下來,我“只是想保老人的命而已”,病毒不講政治,我希望兩天后清零,但是萬一清不了,就要我“提頭來見”?
最高尚的公仆,也只是仆人,憑什么要求別人“借人頭一用”,放開會死的,絕不會是自己,那為何不隨大流?
在全國絕大多數城市散發疫情,感染者底數不清,社會面已經無法清零的當下,錦州恰好處在“疫情剛剛發現,即將清零”的狀態下。
可是老胡等一幫人就妖魔化錦州,必須將他打入“全國放開”的陣營。
在這場博弈中,錦州像極了過去三年的中國,而老胡等一幫人,其嘴臉與CNN,BCC沒有任何差別。
過去三年,在全世界兩個多個國家都躺平的背景下, 兩百多個國家的政要,兩百多個國家的媒體和專家,都要求我國一起加入躺平行列。
這種聲量和壓力,與老胡比哪個更強?要有多強的戰略定力,多強的偉大擔當才能在這樣的磅礴壓力下,砥礪前行整整三年?
錦州已經很努力了,考慮了市民年齡結構,考慮了醫療承載力,考慮了重點企業的復工復產,但最終的仁政在壓力下,只扛住了“十四個小時”,就必須隨大流。
今天,老胡做出了“一個月內必感染新冠”的勇者無懼姿態。
他當然無懼,以他手眼通天的能耐,怎么可能搞不到床位和最好的醫療資源。整天炫耀與特朗普佩洛西搏斗的他,當然也能拿到特朗普佩洛西類似的醫療資源。
我也無懼,因為我比老胡更年輕,長期健身的健身房雖然被要求關停了,但在家照常運動,積蓄和收入也能支撐。
可錦州有基礎病的老人呢?那些退休金每月100塊的農民,搶得到床位么?未來新冠絕不可能國家兜底治療,國家扛不起,這些老人扛得起么?
從昨天到今天,錦州像極了百年前高昂著頭顱的斗士們,被人硬拽著頭發拖到鍘刀下,他們距離黎明只差一點點。
廣州的嘗試,值得嘉許,但錦州的堅守,同樣可敬!
一個手握通天資源的人,沒資格用自己敢于患病,去與全中國退休金100的老年人共情!
我希望錦州不會發生醫療擠兌,次生災害。即便有,要擔責的也不該是努力扛到最后的政府。
具有一言而改地方政策能力的人,總得承擔相對應的責任!

微信掃一掃,進入讀者交流群
本文內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立場。
請支持獨立網站紅色文化網,轉載請注明文章鏈接-----http://www.balalaikatrio.com/wzzx/llyd/aq/2022-12-06/78993.html- 紅色文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