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仲勛:你們事先安排好的我不看
時間:2023-04-24 00:06:30 來源:黨史鏡報 作者:賈巨川 葉介甫 點擊:
習仲勛曾經講,共產黨和人民政權,是替老百姓服務的,就要一心一意老老實實把屁股放老百姓這一方面,坐的端端的。這是調查研究的根本立場;要做好調查研究就必須走出“衙門”,深入群眾,深入實際,通過人民群眾找到最恰當、最真實、最正確的辦法。
深入調查研究,擴大黨的宣傳
1943年春,習仲勛奉調人口占陜甘寧邊區1/3的綏德地區擔任地委書記。他到任后,即通過走訪調查,座談討論,廣泛聽取廣大干部群眾包括地方士紳在內社會各階層人士的意見,很快對這一地區的歷史和現實有了全面的了解,尤其對抗戰以來當地特殊的復雜政治狀況與斗爭形勢做到了心中有數。根據黨中央指示和面臨的實際情況,他提出:深入調查研究,擴大黨的宣傳,用黨的宗旨、方針、政策教育干部群眾,處理好地方干部和軍隊干部、當地干部和外來干部、工農干部和知識分子干部之間的關系,彼此要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對于留在人民政權和學校中的舊職員,也要注意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做好教育轉化工作,使他們更好地為人民群眾和社會事業服務。
1946年,習仲勛在陜北
1942年12月,毛澤東發表《經濟問題與財政問題》一文,提出了發展生產是邊區最中心的任務和“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總方針。為了使發展生產這一中心工作迅速開展,習仲勛要求機關干部不僅要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而且要深入農村,推動大生產運動。他同時決定帶領調查組,到郝家橋村進行一個月的蹲點調查,以便取得經驗,指導全區工作。
習仲勛帶領工作組通過一個月的蹲點調查,座談訪問,個別指導,總結經驗,幫助群眾改革完善農業生產措施,理順了土地租佃關系,制定了扶持貧困農民、教育落后分子、改造二流子的措施,提出了組織群眾移民南下,實行變工互助、精耕細作的意見。地委根據調查組在郝家橋總結取得的經驗,討論通過了綏德地區生產計劃和移民工作方案,一時間在綏德以至全陜甘寧邊區對提倡自力更生、勞動光榮和發展生產、減租減息、厲行節約、渡過難關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至當年年底,糧食生產取得了較好收成,基本解決了全區52萬人口吃飯問題。
站老百姓中間
習仲勛曾經講,我們的工作人員,既然是為老百姓服務的,就應該站老百姓中間,萬不能站老百姓頭上。如果我們“板起面孔,擺起架子,叫人家一看他,是個‘官’,是個‘老爺’,那就很糟糕”。他認為,群眾中蘊藏著很大的積極性、創造性,有許多典型模范人物。要做好工作,就要當好小學生。這不僅是個作風問題,還是對群眾的感情問題。
郝家橋習仲勛舊居
習仲勛在郝家橋調查時了解到,該村40歲出頭的劉玉厚,通過辛勤勞動,帶動了全村農民精耕細作,變工互助,合理安排生產,使這個佃戶村糧食產量和農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習仲勛即約請劉玉厚到自己住的窯洞詳細敘談。他一見面就緊握劉玉厚的手拉起了家常,詳細詢問劉玉厚當年的生產計劃。習仲勛聽著劉玉厚的生產計劃,內心感到十分高興和欣慰。他認為劉玉厚勤勞、忠誠、廉潔、奉公,全家親密和睦,全村團結一致,發展了生產,支援了抗戰,改善了生活。經過地委研究決定,授予劉玉厚模范黨員、勞動英雄稱號,在全區范圍內開展“村村學習郝家橋,人人學習劉玉厚”活動。習仲勛和專員袁任遠等領導共同署名將刻有“農村楷模”的牌匾獎給郝家橋村。
真切關心群眾疾苦,及時排解群眾的實際困難,是習仲勛調查研究的一貫作風。一次調查中發現,當地醫療衛生情況差,群眾中膿瘡、頭癬、紅眼等傳染病流行較廣。習仲勛便派人從地委領來來蘇、碘酒、紅丹和眼藥,調查組同志親自為群眾擦洗瘡口、滴眼藥水,幫助孩子們洗澡、理發,進行講究衛生的宣傳。
堅持實事求是,有一說一
1985年11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習仲勛到江西老區井岡山、寧岡、遂川、贛州、興國、瑞金等地視察調研。
11月15日,習仲勛和調研人員來到了革命圣地井岡山。他不顧旅途的辛勞,第二天一早便開始瞻仰革命遺址,看望老紅軍和老赤衛隊員以及烈士后代,召開座談會,進行調查研究。
從井岡山上下來,調研的同志來到了興國縣。時任江西省委書記萬紹芬如實向習仲勛介紹了興國縣的經濟民生情況。習仲勛聽了萬紹芬介紹后說:“你們如實匯報情況,很好。在出發前,我已經講過,這次下來,希望能夠真實地了解老區的現狀,一定要堅持實事求是,不回避矛盾,不掩蓋矛盾,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有喜報喜,有憂報憂。只有這樣,才能弄清老區貧困落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們工作中還存在哪些問題。情況明,決心大,辦法也就多,步子才會快。”
習仲勛深入田間調查研究
這一天,他們一行來到一戶村民家里。戶主是村里的兼職會計,是個黨員,聽說黨中央領導同志來了,十分興奮,把磚瓦屋的廳堂打掃得干干凈凈,并按當地接待貴客的習俗,在堂屋桌子上放了4個碟子,裝著土產:一碟薯片,一碟腌生姜,一碟金橘,一碟花生。萬紹芬陪著習仲勛走進這戶農民家里,習仲勛一看這景象,便轉身走了出來。“這一家我就不看了。”他邊走邊對陪同人員說,“我看這戶早有準備,就不必看了。我早說過,你們事先安排好了讓我看的,我不看!”
習仲勛來到瑞金。瑞金縣委書記剛上任不久,他對縣里的工作了解得不太具體,再加上開頭說了一些表示恭維的話,使得習仲勛不愿聽下去。他打斷這位書記的話說:“你這哪里是匯報工作,分明是在吹捧我,給我歌功頌德!你的匯報沒有實際內容,盡說空話,希望你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入實際,調查研究,說實話,辦實事!”縣委書記臉紅了,低下了頭。習仲勛看看他,放緩了口氣:“據我所知,你們縣實際上已經做了不少有益群眾的實事,為什么不好好總結一下經驗呢?要制訂出治窮致富的規劃和辦法,拿到群眾中去討論。種什么,養什么,搞什么項目,都要讓群眾發表意見。”他環顧與會的同志說:“如何治窮致富,盡快改變老區的面貌,這方面,你們省委已經提出了許多好的措施,你們好好討論了嗎?”與會的同志頓時活躍起來,紛紛談開了他們貫徹老區工作會議的具體辦法。剛才感到發窘的縣委書記此時也加入了討論,講得也具體生動多了,匯報會成了一場活潑的討論會。
來源:《黨史信息報》《學習時報》

微信掃一掃,進入讀者交流群
本文內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立場。
請支持獨立網站紅色文化網,轉載請注明文章鏈接-----http://www.balalaikatrio.com/wzzx/gsyz/hqpp/2023-04-24/81386.html- 紅色文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