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a6k97"></strike>

  • <dd id="a6k97"><track id="a6k97"></track></dd>
  • <tbody id="a6k97"></tbody>
  • <rp id="a6k97"></rp>
      <th id="a6k97"></th>

      紅色文化網

      當前位置:首頁 -> 文章中心 ->

      革命地標

      收藏 | 打印-復制 | | | 獻花

      中國革命紅色根據地發展史主要脈絡之研究

      時間:2020-12-27 00:04:40   來源:紅色文化網   作者:孫廣興    點擊:

      中國革命紅色根據地發展史主要脈絡之研究

      孫廣興

      微信圖片_20201227003407.jpg

      根據地是中國工農紅軍和八路軍生存、發展、壯大的命根子,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紅軍和抗戰時期的八路軍生存、發展、戰勝敵人的必要條件,離開革命根據地則寸步難行。19385月毛主席在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明確指出:沒有根據地,游擊戰爭是不能夠長期地生存和發展的。從游擊戰爭的領導者們的頭腦中驅除流寇主義,是確立建立根據地的方針的前提。這是毛主席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中央蘇區革命根據地,創建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的高度概括和總結,是對八路軍堅持敵后游擊戰爭創建發展敵后抗日根據地,抗戰戰略方向的英明指引。但明年就是建黨一百周年了,八路軍華北敵后抗日根據地創建的主要脈絡卻還不為人所知?,F將中國革命不同時期,不同歷史階段,紅色根據地發展歷史的主要脈絡,作一簡要概述。

      一、中國工農紅軍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創建根據地脈絡

      1927年國民黨反動派對共產黨人的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殺,致使第一次國共合作慘遭失敗。中國共產黨人被迫拿起槍桿子,走上了武裝鬧革命的道路。10月,毛主席率領工農紅軍,走上井岡山,創建了第一個紅色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開辟了工農武裝割據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而后土地革命戰爭在南方蓬勃發展,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及其創建的革命根據地不斷發展壯大,根據地面積覆蓋江西、湖北、湖南、廣東等多個省份,革命運動風起云涌。國民黨蔣介石的反復圍剿,多次被毛主席領導的工農紅軍粉碎。19334月中下旬,毛主席的正確路線和領導地位被排斥,輕視農村根據地,向中心城市進攻,首先奪取一省或數省勝利的極左路線,占居統治地位。193410月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蘇區革命根據地丟失,紅軍被迫開始了兩萬五千里長征,中央紅軍一路向北,但哪里是我們的家?紅軍開始了艱苦、艱險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開始了找尋紅軍生存、發展的根據地的艱難探索。

      19351月中旬,中共中央在貴州遵義召開了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遵義會議重新確立了毛主席在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從四渡赤水,擺脫國民黨的前堵后追,至1935920日,中央紅軍到達陜西南宕昌縣哈達鋪,毛主席黨中央從國民黨報紙上了解到,陜北有劉志丹領導的一塊根據地,和一大批紅軍部隊消息為止,八個月期間,毛主席黨中央共發出19封電報,包括會議決議、通知、決定,試圖在川黔邊、川滇邊、川滇黔邊、云貴川、黔北、川西、川陜甘、甘南、陜西、陜甘等地發展根據地,創建紅軍賴以生存發展的根據地。但因國民黨軍及其軍閥的圍追堵截,加之沿途生態生存環境惡劣,創建根據地

      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后,雖然有劉志丹領導創建的陜北根據地,中央紅軍有了立足之地,但因陜北生態環境惡劣,不足以滿足紅軍生存發展的需要,加之日軍1931九一八事變后,加緊吞并中國的步伐。1935年日軍實行華北五省自治, 1936年初日軍推動綏遠獨立。陜北遠離華北前線,不能滿足紅軍抗日救國的需要。毛主席黨中央決心依托陜北根據地,在山西黃河沿岸再發展十幾個縣的根據地,與陜北根據地連成一片。如能成功創建根據地站住腳,再向內蒙、新疆,或太行山發展。19362月至5月,紅軍沖破山西黃河天險和晉綏軍防線,進入山西,開始東征。但由于閻錫山10萬晉綏軍和蔣介石10萬中央軍的圍剿堵截,428日決定揮師西渡,返回陜北。5月初,紅軍被迫返回陜北,在山西創建根據地的目標未能實現。只是在擴大紅軍,后勤保障,政治宣傳,抗日救國戰略主張方面有所收獲。

      紅軍東征之后,毛主席黨中央開展了一系列與國民黨各個軍閥,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主要內容的交往攻勢活動,親自寫信,派人游說,申明民族危亡、團結抗敵、共赴國難的民族大義。由于山西是日軍侵華,繼1935年華北五省自治和1936年初推動綏遠獨立,之后的第三個吞并目標,危在旦夕。19364月閻錫山的山西省政府一面圍剿紅軍東征,一面作出建設抵御日軍的太原東山、陽方口、娘子關、雁門關、東陽關等七大軍事戰斗戰役防御工程決定。面對毛主席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民族大義,紅軍5月退出了山西,蔣介石中央軍卻駐在山西不走了,日軍吞并山西又咄咄逼人,閻錫山經過對“日本人、蔣介石、共產黨”三種外來威脅其山西統治地位力量的深入思考,率先響應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不再反共,于19369月成立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并聘請共產黨人薄一波、董天智、戎子和等接辦該組織。

      由于統戰工作在山西的初步成效和閻錫山對共產黨態度的轉變,毛主席黨中央乘勢派中央紅軍一部到太行山上的黎城考察未來生存發展的根據地,紅軍駐在西井皮香廟、真武廟,并在董北村開倉放糧。紅軍對太行山上的黎城在自然環境、交通區位、生產生活、社情民俗方面有了一個清醒滿意的認識。之后,三大主力紅軍于19361021日,在陜北會師,長征勝利結束。

      193611月,中央還是擬定向甘肅寧夏方向發展,其主導思想是背靠蘇聯在新疆、內蒙發展根據地,得到蘇聯共產黨的支持。中央命陳昌浩、徐向前分別任西路軍軍政委員會正副主席,開始西征。由于西征紅軍在河西走廊受到軍閥馬步方、馬步青的殘酷圍剿,19373月下旬,西征紅軍徹底失敗,中央在甘肅、寧夏、新疆、內蒙發展紅軍抗日根據地,依靠蘇聯共產黨支持的目標落空。

      19372月中下旬(農歷正月十五左右),由于西征紅軍的嚴重受阻,紅軍又第二次來到太行山上的黎城,進行作為抗戰立足的戰略支點和紅軍未來生存發展的根據地的詳細考察,紅軍跑遍了黎城及其周邊的山山水水,紅軍對黎城所處太行山中段,縱貫太行300里,周邊與平順、潞城、襄垣、武鄉、左權、邢臺、武安、涉縣毗鄰,境內溝壑縱橫,山山溝溝水源充足,生產生活條件相對富足,俯視華北平原,地理位置十分優越非常滿意。尤其是黎城西面,從平頭至遼縣一百幾十華里懸崖峭壁的板山天險和黎城南北兩面的清、濁兩條漳河天險屏障,構成相對獨立的三角地帶,作為抗日腹心根據地非常滿意。紅軍還在黎城洪井、新莊等多個村莊對村民進行咨詢考察。紅軍對太行未來根據地的綜合考察,為毛主席黨中央的決策,將會起到重要作用。

      二、抗戰開始,八路軍創建腹心根據地的歷史脈絡

      19361212西安事變的爆發及其和平解決,促成國共兩黨的第二次合作。193777日,抗戰全面爆發,經過國共兩黨協商談判,8月下旬初,達成初步一致意見,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彭德懷分別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指揮、副總指揮。開赴山西抗日前線,隸屬閻錫山第二戰區。8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洛川馮家村召開決定華北敵后抗戰戰略的高級干部會議洛川會議,通過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斗爭的宣傳提綱。確定了敵后抗戰的基本方針是持久戰,紅軍的基本任務是創造根據地,鉗制和相機消滅敵人,配合友軍作戰(戰略支援任務),保存和擴大紅軍,爭取民族革命戰爭領導權。紅軍的戰略方針是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包括在有利條件下消滅敵人兵團和在平原發展游擊戰爭。山地戰要達到建立根據地的目的。共產黨游擊戰要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下的獨立自主原則。

      洛川會議之后,八路軍陸續東渡黃河,開赴山西抗日前線。八路軍東渡黃河之后的戰略重點是保衛太原,配合友軍作戰,抗擊日軍進攻山西。八路軍在國軍節節失利敗退的情況下,陸續取得了平型關大捷、夜襲陽明堡飛機場的戰斗勝利,極大地鼓舞了華北人民抗戰信心。9月下旬平型關戰斗之后,115師工作隊進駐黎城等縣,進行抗日宣傳,重點在黎城犧盟會中秘密大量發展黨員,與犧盟會在黎城全縣鄉村的大量發展和普及并駕齊驅,為黎城根據地的開辟奠定了基礎。12115師離黎時一次性帶走黎城參軍青年500人。

      1937118日太原失陷,當天毛主席致電八路軍總部,太原失后,華北正規戰爭階段基本結束,游擊戰爭階段開始,其他則附以于八路軍,這是華北總的形勢。115師到呂梁山,129師全部在晉東南,120師在晉西北,準備堅持長期的游擊戰爭。”11日中共中央軍委華北分會(八路軍總部)召開石拐會議決定:“129師全部入駐晉東南,依托太行山脈開展游擊戰爭,創建根據地;115師除聶榮臻率一部留在晉察冀創建根據地外,主力迅速轉移到汾河流域和晉南進行群眾工作,并留一部(344旅)在太行山,配合129師在晉東南創建根據地;120師仍留在晉西北同蒲鐵路北段活動。由此可見太行的分量。十三日,劉伯承在對開辟晉東南根據地的宋任窮、王新亭、劉志堅等八路軍工作隊領導成員的談話中反復強調,晉東南是毛主席選定的眼位,我們一定要把位做起來。歷史的發展史實證明,劉伯承工作的著力點在黎城,晉東南眼位(戰略支點)的中心在黎城,抗戰初期的神頭嶺伏擊戰、響堂鋪伏擊戰、長樂村伏擊戰均圍繞著黎城,129師師部常駐黎城。對毛主席及八路軍將帥的電報研究發現,電報的許多地方,晉東南就是黎城根據地的代名詞,史實的落腳地最終都在黎城根據地實現。

      “石拐會議”是八路軍的第一次發兵,黎城犧盟會及各黨支部在八路軍115師、129師地方工作團的支持下,經請示八路軍總部,推翻了開會擬投降日軍煽動維持的國民政府縣長田齊卿。派1925年入黨的老共產黨員(秘密)何公軫任縣長,19371118日,黎城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2月中共黎城縣委成立。從此,共產黨在黎城成為完整的執政黨,再沒有日偽政府存在,再沒有國民黨頑固政府存在,黎城人民獲得解放。

      黎城解放比潞城、襄垣、屯留、長子、壺關、長治解放早將近8年;比武鄉、沁縣(19468月)解放早8年另9個月;比左權(1945525日太行軍區2、3分區攻克左權外圍據點七里店)解放早7年半;比涉縣(19405月朱德與衛立煌漳河劃界后)解放早2年半多;比平順(1943年)解放早近6年;比陜北(1947年胡宗南占領陜北,后建立國民黨政府,毛主席轉移至西柏坡,1948年后解放軍又重新解放陜北)解放早十年;比黃河南岸,長江流域,東北更是早十多年。是中國解放第一縣。

      由于黎城是毛主席黨中央選定的華北敵后抗戰戰略支點和開辟太行根據地的腹心。黎城根據地開辟處于八路軍共產黨還很弱小的抗戰初期。黎城地處晉冀豫交界,扼邯長大道晉東南東大門和華北敵后的太行之巔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敵、我、頑斗爭的殘酷性,為保守秘密以防敵人破壞,八路軍從走進黎城至抗戰勝利,在黎城制定了大量的保密代號。部隊是代號,機關、工廠是代號,重要的村莊、溝、梁、山頭是代號,行動是代號,重要的首長更是代號?!秳⒉心曜V》記載,神頭嶺、響堂鋪戰斗剛結束之后的193841日,即在黎城喬家莊制定了首長代號、部隊番號和保密路線圖五份。對黎城根據地的重要地址、重要會議、重要戰略、重要單位、重要人員、重要機關、重要工廠實施絕密和嚴格的保密措施。八路軍進太行之前,創建敵后抗戰戰略支點(秘密根據地,眼位),中央就已經列入了重要議事議程,這是在險惡背景下,應對敵頑夾攻的重要措施。

      193711月黎城根據地開辟之后,迅速成立了1200人的黎城犧盟游擊隊,450人的黎城公安游擊隊,250人的黎城漳河游擊隊和200多人的黎城偏城新華游擊隊,總人數達到2000多人。成立了黎城工人救國會、黎城農民救國會、黎城青年救國會、黎城婦女救國會、黎城兒童救國會等基層組織,積極改造基層政權。成立了覆蓋黎城全縣的村、區、縣三級情報組織網。1938218日黎城失守之后,八路軍依托、圍繞黎城根據地,進行了決策黎城楊家莊、襲擊神頭嶺,決策黎城南桑魯、襲擊響堂鋪,決策黎城西井村、襲擊長樂村的神頭嶺大捷、東陽關大捷、長樂村大捷三次重要戰役、戰斗,奠定、鞏固了黎城根據地的基礎,為開辟晉東南乃至華北敵后根據地創造了條件,黎城成為八路軍開辟敵后根據地的戰略支點和大后方。

      19384月,晉東南第一次反九路圍攻之后,日軍退出了晉東南,八路軍再次分兵,開辟根據地。4月,徐向前從黎城出發前往冀南,與3月從黎城孔家峧到冀南的宋任窮回合開辟冀南根據地;陳賡在第一次反九路圍攻之后,從黎城出發前往平邯線周邊,開展游擊戰爭,開辟根據地?!蛾愘s日記》記載,630日派386旅供給處長資建候率步兵一個連及人校干部青年返回到東陽關領取資財,足見黎城根據地在抗戰初期的后勤保障作用。劉伯承、鄧小平4月長樂戰役后從黎城出發,經黎城偏城前往邢臺小道溝,指揮冀南游擊戰爭,開辟根據地工作。1938621日,劉伯承、鄧小平應朱德總司令電召,率129師師部返回黎城根據地,入駐黎城東陽關三摒鎮(系保密代號,指棗鎮村的南棗鎮、北棗鎮和子鎮),129師師部駐子鎮,政治部駐棗鎮,朱德、劉伯承、鄧小平在棗鎮村黎城縣公安局副官長鄭易風家研究確定了組建冀南抗日行政公署,楊秀峰、宋任窮分別任冀南抗日行政公署正副主任的意見。72日,八路軍總部派鄧小平帶20名隨行人員,從黎城前往冀南南宮縣,814日,鄧小平復電八路軍總部,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成立,楊秀峰任主任,宋任窮任副主任,各縣縣長委就,包括平邯線、津浦線黨員縣長26個,另有幾個非黨員可把握。19385月,第一次反九路圍攻后,日軍退出長治,設于長治的晉東南五專署政權,屬閻錫山頑固派把持,長治犧盟會、進步青年、學生、進行民運,趕走了抗日不積極的舊官員,6月,戎伍勝擔任晉東南五專署專員,這時晉東南五專署十幾個縣,才有二個縣的縣長是共產黨員,離成為共產黨的完整執政縣,創建成八路軍根據地,距離還很大。山西省三專署,駐地沁縣,專員為共產黨員薄一波,由于所處國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大背景,隸屬于閻錫山的國民政府領導,抗戰初期,無論三專署內部,還是下屬各縣政府,國民黨頑固派均占主導地位和多數,各級政權的奪取,根據地的創建也是19385月第一次反九路圍攻之后,與民運運動結合取得的?!多囆∑侥曜V》記載:“1938222日,和徐向前致電朱德、彭德懷、傅鐘等,最近召集縣長及各部代表會議,討論糧食問題,武鄉縣長對糧食問題總是推諉,襄垣縣長亦然。徐向前在回顧第一次反九路圍攻時也說到,由于襄垣、武鄉是頑固政府,在第一次反九路圍攻之前,我們撤回了我們的人員,武鄉、襄垣游擊隊在第一次反九路圍攻中,沒起多大作用。如武鄉193812月底才推翻國民黨頑固政府,始創根據地,19392月武鄉南關即被日偽所占,5月武鄉權店、南溝即成立維持會,7月,日軍第二次九路圍攻,白晉路全線,長治、潞城、襄垣、長子、屯留、壺關全部,武鄉、左權大部成為敵占區,成立了維持組織。87日、日軍打通邯長大道,占領了黎城和涉縣縣城,12月八路軍發起邯長戰役,122526日,黎城至涉縣段被八路軍收復,太南、太北連成一片。但潞城微子鎮、潞城、長治周圍、武安始終為日軍所占,直至抗戰勝利。19405月,武鄉日偽縣公署進駐武鄉東村,不久移駐武鄉段村,直至19458月下旬光復。1943年元月,武鄉反共第一軍從縣城段村,移駐武東重鎮潘龍、洪水等至縣城100多華里,公路沿線上邢村寨、馬家莊等的20多個村莊,建有100多據點,武東成為敵統區。直至19444月光復。涉縣1940年春天還是國民黨孫殿英頑固政府。黎城縣1938218日至425日、193987日至1225日二次,日軍占領黎城縣城和邯長大道,但始終被八路軍和地方游擊隊困在據點內(請看皮定均《邯長大道上的日日夜夜》),始終未能成立縣、鄉、村維持會,始終是共產黨的完整執政,始終未能影響八路軍后勤保障基地在黎城的建設和生產。

      八路軍依托黎城根據地這個戰略支點(眼),不斷發展壯大,尤其1938年,僅129師從東渡黃河時的9000人,發展到近10萬,根據地發展迅猛。193810月,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決定,允許被隔斷區域發展自己的軍工廠,成立自己的銀行,發行自己的鈔票。根據地進行八路軍后勤保障的系列生產基地和工廠建設,八路軍的被服、印染、鞋襪、紡織、軍工、銀行、印鈔、造紙、造酒、制藥、皮革、化學、卷煙、毛工,還有牙刷、牙粉等一百多工廠需要選擇在鞏固的根據地進行,八路軍將帥經過認真比對,晉東南和太行山其余各縣無一個縣有條件承擔這一個重任,這付重擔責無旁貸地落在了以黎城為中心的根據地身上,從1939年初開始,八路軍一百多工廠在黎城偏僻的山山溝溝陸續興建、投產。黎城成為八路軍的后勤保障生產中心,真正成為八路軍的腹心根據地。

      八路軍下列三個史實能充分說明八路軍總部選擇黎城作為腹心根據地的唯一性和無可替代性。1939年初,129師后勤部長徐林,奉劉伯承師長命令,準備為冀南銀行培養人材,在冀南南宮組建招收起了129師財經學校師生,但因無鞏固完整的根據地,被迫經三省十八縣,轉移到黎城西井,在黎城東井磐石寨辦學,完成了為冀南銀行培養人材的任務。冀南連個辦學地方都無可選擇。19395月上旬,八路軍在陜西寶雞車站搞到幾臺子彈機,9日,朱德、彭德懷致電王稼祥、聶榮臻等:子彈工廠設置地點,一般以晉東南為宜,在晉察冀邊區條件均不及。如在晉察冀邊區設置子彈廠,在目前及將來敵人繼續進攻情況下,有無適當安穩地點,能否解決原料供應,必要時可轉送給晉察冀一部。”16日聶榮臻復電八路軍總部:此間后方機關過多,又值敵人不斷圍攻中,回旋區不大,造彈廠似不宜設立,故仍設于晉東南為妥。最終子彈機運來黎城下赤峪,建成了八路軍總部軍工部的第一個子彈廠,這時晉察冀選擇個子彈廠地址都困難。193777日,全民族抗戰爆發之后,8月下旬,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國民政府蔣介石開始是讓八路軍到大青山的北京、大同、內蒙、山東一線抗戰。毛主席黨中央,堅持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在山西布局,依托太行山脈、呂梁山脈,創建抗日根據地,而后再向外發展。石拐會議確定129師全部入駐晉東南,依托太行山脈開展游擊戰,創建根據地??梢娒飨?、八路軍總部抗戰的戰略重點在山西太行山。八路軍在太行山創建根據地,立住腳之后,6月,黨中央和八路軍總部開始考慮大青山根據地的創建,12日 朱德、彭德懷致電賀龍、蕭克、關向應并報毛澤東:軍委意見在大青山脈建立根據地,經過我們詳細考慮,請堅決派李井泉率一個建制團去,請毛澤東速抽一批做蒙古工作的干部隨往。”194010月,賀龍、關向應經對大青山根據地考察后,就關于長期堅持大青山游擊戰爭問題致電毛澤東、王稼祥、譚政、彭德懷、羅瑞卿、陸定一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指出:“大青山在今天是不可能建立鞏固的根據地,只能是一個游擊區域,正確地認識此點,才能克服左傾,才能正確地執行革命的兩面派政策。”

      從以上史實可以看出,冀南沒有一個穩定的辦學地方,晉察冀沒有一個穩定的建子彈廠的地方,大青山絕對不能建設根據地,最多只能是個游擊區,必須實行革命的兩面派政策。那晉東南和黎城周邊,那個縣沒有敵偽頑政府?那個縣能有條件建設八路軍被服、印染、鞋襪、紡織、軍工、銀行、印鈔、造紙、造酒、制藥、皮革、化學、卷煙、毛工、牙刷、牙粉等一百多工廠,可以建設八路軍鞏固的根據地?沒有!1941年,蔣介石令新四軍限期過黃河以北,新四軍未過黃河,1月,皖南事變發生,新四軍9000多人被國民黨軍聚殲,黃河以南建設八路軍鞏固的根據地,根本不可能。在黎城建設八路軍的后勤生產保障中心,是八路軍總部和129師師部的唯一選擇。黎城根據地保衛的成功與否,是八路軍能否立足敵后抗戰的關鍵。八路軍將圍繞保衛自己賴以生存的腹心根據地,開展一系列與敵、偽、頑,斗智、斗勇,驚心動魄的戰役、戰斗。八路軍保衛自己賴以生存的戰略支點(黎城秘密腹心根據地)的戰略,可以概括為雞蛋戰略。蛋黃是他的腹心,是捍衛的重點,一切重要機關、會議、工廠、醫院、學校置于其中,采取絕密保密措施,不記載、不宣傳。蛋清是拱衛八路軍腹心根據地的衛星根據地,是八路軍依托清漳河、濁漳河、百里板山天險內外,排兵布陣,斗敵反頑的重要戰場。

      三、八路軍依托黎城腹心根據地,斗敵反頑,保衛、發展黎城腹心根據地的歷史史實

      八路軍繼決策黎城楊家莊,設伏神頭嶺,決策黎城南桑魯,設伏響堂鋪取得神頭嶺伏擊戰和東陽關大捷兩次戰斗勝利之后,193843日朱德總司令在黎城東井磐石寨,進行太行山上的首次閱兵,號召八路軍將士,與華北人民共存亡,奮勇殺敵,打敗日本侵略者。44日八路軍總部在黎城西井部署反九路圍攻計劃,46日,129師團以上干部在黎城西井召開軍政干部會,討論反九路圍攻的具體作戰方案。按照眼睛向外的原則,以416日,急襲長樂戰斗的勝利為標志,取得了第一次反九路圍攻的勝利。55日,劉伯承、鄧小平率129師師部到達邢臺小道溝,開辟冀西。1938621日,129師從邢臺小道溝回師太行,入駐黎城東陽關三摒鎮,至127日離開黎城上遙,前往冀南指揮冀南反掃蕩,協調國共摩擦事件,劉伯承在黎城5個多月時間,組織指揮了向抗戰一周年獻禮,配合正面戰場保衛大武漢的第三至第十三次破襲平邯線、正太線、道清線的戰役、戰斗。6月下旬在黎城上、下遙成立了129師首期隨營學校,易良品為校長。77日在黎城召開抗戰一周年萬人大會,組織指揮晉冀魯豫各根據地的創建和129師的快速發展壯大,應對解決國民黨頑固派的摩擦事件。

      1938814日,面對冀南日偽、土匪猖獗,大片國土淪喪的客觀形勢,鄧小平代表八路軍總部,在河北南宮組建成立了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對冀南、平邯線、津浦線周邊縣,組建成立了30多個縣的抗日民主政府,抗戰工作開辟了新局面。但不久后就任國民黨河北省政府主席的鹿鐘麟,就帶著反共和收復失地的使命來到冀南。鹿鐘麟下車伊始,就表示不承認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并暗中縱容其部下,與八路軍制造摩擦,僅9月中下旬,就發生了三起慘害八路軍工作隊和抗日民主政府人員的反共摩擦事件。19381130日,在延安參加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剛返回太行不久的朱德、彭德懷迅速趕往129師師部住地黎城上、下遙,與回來太行匯報工作的朱瑞、楊秀峰和129師師長劉伯承,召開八路軍總部黎城西社會議,作出了硬不破統一戰線,軟不失政治立場的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反頑斗爭原則。作出了冀南行政主任公署,不能撤銷,多向鹿鐘麟匯報,通過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施政。并安排劉伯承,前往冀南協調,傳達安排落實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精神,依托太行腹心黎城根據地,在黎城建設八路軍冀南銀行等后勤保障基地及系列生產工廠建設的指示。劉伯承127日離開黎城正社,前往冀南。為了便于就近指揮黎城腹心根據地的八路軍后勤基地建設,193812月下旬,八路軍總部從屯留故鄉移駐潞城北村,靠近129師師部常駐地黎城。1939年元月下旬,朱德、彭德懷、左權、錢信中在黎城漆樹村駐7天,研究部署落實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關于八路軍后勤保障基地生產建設問題和醫療衛生問題。從此八路軍的后勤保障基地和生產工廠建設,在黎城的山山溝溝、村村寨寨迅速進入實施階段。

      由于八路軍的迅速發展壯大,國民黨于1939121日至30日,在重慶召開五屆五中全會,確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共方針。針對國民黨的反共逆流,25日左右,朱德總司令在黎城百寶峧的蒼石溜,向115師代師長陳光、政委羅榮恒等首長,部署東進山東創建根據地,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展斗敵反頑工作。東進山東之前,在黎城進行整軍工作。27日,朱德總司令在黎城喬家莊,發出了打造鐵的黨軍的八路軍整軍命令,這是針對八路軍發展快速,兵員思想不純問題,和對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反共方針的有力回擊。224日,115師經過十多天的黎城整軍,正值農歷年關,離開黎城,東出東陽關,前往山東,楊勇率部從黎城西黃須出發,順路護送彭德懷過平邯線,與鹿鐘麟談判國共摩擦事宜。1939316日,劉伯承、鄧小平率129師師部及其直屬隊、騎兵團、385旅、386旅返回太行,進駐黎城喬家莊等周邊數十個村莊,在喬家莊召開129師干部黎城整軍部署大會,會議下達按總部整軍命令明確為誰當兵、政治第一、打造鐵的黨軍的黎城整軍命令。43日朱德總司令、劉伯承、鄧小平、陸定一在黎城上趙家山對129師將士進行了鐵的黨軍的整軍檢閱,這是朱總司令太行山上的第二次閱兵。47日,129師首期輪訓隊在黎城李莊村開班,分批輪訓129師將士,劉伯承、鄧小平、陸定一、傅 鐘等首長多次前往授課。129師騎兵團在黎城靳家街、元村整軍,黑馬連、白馬連、紅馬連、花馬連,軍容行動,整齊劃一。129師從316日到7月,日軍第二次九路圍攻之前在黎城整軍,實現了政治過硬、鐵的黨軍目標,人數超過11萬,由此誕生劉鄧大軍。

      129黎城整軍的同時,閻錫山卻在陜西秋林召開落實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精神的秋林會議325——422日),取消新軍中的政治委員制度,限制共產黨的發展。圍繞根據地的政權斗爭,將成為八路軍及其根據地軍民面對的摩擦常態。19397月,日軍對晉東南根據地進行第二次九路圍攻,黃崖洞兵工廠、冀南銀行寬嶂山印鈔廠等一百多八路軍后勤保障工廠建設正在黎城的深山中秘密緊張地進行,八路軍總部駐地的潞城北村即將被日軍占領,八路軍總部向哪轉移?由于八路軍總部的駐地不僅要給閻錫山、蔣介石國民政府報告,人員還要常往來,其閻錫山、蔣介石的聯絡副官還要常駐八路軍總部,八路軍不可能將自己的核心機密輕易暴露給敵人。715日八路軍總部渡過濁漳河,在黎城河南村、下莊村、陽和腳村短暫停留,不久即到達鄰近黎城邊緣的武鄉磚壁,把敵人的視線引向外圍。7月,白晉線、長治、潞城、長子、屯留、壺關、武安、襄垣全部,武鄉、左權大部被日軍占領,成為敵統區。87日,日軍打通邯長大道,黎城、涉縣二個縣城成為日占區。由于黎城獨特的地理環境,成為八路軍的腹心根據地,上百的八路軍后勤保障工廠正在秘密興建。黎城根據地是八路軍賴以生存的命脈,是八路軍和黎城抗日民主政府各級組織著力保衛的重點,129師特務團團長皮定鈞所寫的《戰斗在邯長大道上的日日夜夜》一文就是這一歷史時期的生動寫照。把日軍牢牢地困在邯長大道的據點里,始終沒有影響黎城八路軍黃崖洞兵工廠、冀南銀行等一百多后勤保障工廠的建設、生產、發展。12月八路軍發起邯長戰役,25日,八路軍收復黎城縣城,26日,日軍被迫從涉縣逃跑,涉縣光復。19401月,平順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太南、太北連成一片。

      需要指出的是,八路軍邯長戰役并未將邯長大道上的武安、潞城、及其微子鎮日軍趕走,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后才解放,只是將黎城至涉縣段邯長大道收復。此時的河南涉縣還不是八路軍根據地,還是孫殿英國民黨政權,唇亡齒寒,如涉縣成頑固政權,黎城根據地將會面臨嚴重威脅。黎城百里板山天險和清、濁二漳河,構成的天然屏障完整區域,是八路軍生死存亡的必爭之地。圍繞涉縣政權歸屬,將開展激烈的生死斗爭。由于蔣介石國民黨政權,對八路軍發展壯大的仇視,193911月,正當日軍九路圍攻晉東南根據地,太行、太岳、太南、太北根據地被分割,八路軍的腹心根據地黎城根據地縣城和涉縣縣城被日軍占領,黎城腹心根據地遭到嚴重威脅之時,國民黨中央,召開五屆六中全會,將五屆五中全會確定的“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政治限共為主方針,變更為“軍事限共為主、政治限共為副”方針。八路軍的腹心根據地將面臨前門打虎后門拒狼的敵頑夾擊態勢。

      193912月,正當八路軍發動長邯戰役,打擊黎城至涉縣邯長大道上的日軍,收復邯長大道之時,閻錫山發動了十二月事變。打擊新軍,大量屠殺共產黨,晉東南的長治、壺關、高平、陽城、晉城、沁水、陵川等縣的大批共產黨人被殺,抗日民主政府被摧毀。19401月,蔣介石安排朱懷冰進駐磁縣、武安,涉縣、林縣,武裝擠壓八路軍發展,收復失地。2月,國民黨的龐炳勛第四十軍進駐長治以南一帶,范漢杰第二十七軍駐陵川一帶,陳鐵的第十四軍駐陽城,鹿鐘麟部駐林縣任村以東,孫殿英的新五軍駐涉縣清漳河邊的東達、西達、林旺、固新一帶。這時,黎城根據地西、南、北三面的潞城、襄垣、長治、武西,沁縣、遼縣縣城,大部都是敵偽統治區。這時只有一個完整的黎城根據地和遼縣靠近黎城的麻田、桐峪,武鄉靠近黎城的武東是根據地,國民黨軍已經到了黎城邊緣,以黎城為中心的根據地,面臨敵頑夾擊、虎狼夾攻,八路軍面臨著能否立足敵后的生死考驗。

      為了打退國民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保衛八路軍賴以生存的腹心根據地,19402月年關期間,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總部的領導朱德、彭德懷、楊尚昆、左權從武鄉王家峪轉移到黎城129師師部駐地譚村(保密代號,在百寶峧內),與劉伯承、鄧小平一起研究決定,以打退國民黨第一次反共高潮為目的,發動磁武涉林戰役,消滅朱懷冰部為主體的反頑計劃。決定發起衛東戰役的反頑策應計劃。決定調晉察冀聶榮臻部南下支隊來太行參加反頑。決定成立八路軍總部第二縱隊司令部,左權任司令員,進駐黎城程家山鳳子駝和平順西溝一線,震懾國民黨龐炳勛、范漢杰、陳鐵、鹿鐘麟、孫殿英等部不得輕舉妄動。朱德、彭德懷、劉伯承所在的反頑斗爭總指揮部,設在黎城南委泉城隍廟內。34日,衛東反頑戰役打響,35日至8日,鄧小平、李達指揮打響磁武涉林反頑戰役,一舉消滅朱懷冰部一萬多人,打退了國民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戰后,朱德與衛立煌分別派部在平順至晉城的山區某地秘密初步談判,亦稱晉城談判,提出了以漳河劃界,固定駐扎區域,結束國共摩擦的初步意見。49日,中共中央北方局黎城會議召開前夕,衛立煌派國民黨高級參議申凌霄到黎城北社129師師部協商,武安、涉縣由衛立煌任命縣長并由龐炳勛軍進駐武安和涉縣的要求。4月下旬,中共中央北方局黎城會議后期,朱德到黎城北社會場,與參會人員見面并講話,后告別太行,于5月初在洛陽與衛立煌談判,確定以漳河劃界,漳河南為國民黨駐防區,漳河北為八路軍駐防區,涉縣由八路軍駐防和管理,縣長由八路軍任命,涉縣根據地得以成功創建。

      八路軍“漳河劃界”和涉縣根據地的成功創建,完善了百里板山、清濁二條漳河天險區域內的完整版圖,黎城腹心根據地得到了捍衛和發展,為國民黨第一次反共高潮劃上了句號。

      “磁武涉林”反頑戰役的勝利,雖打退了國民黨第一次反共高潮,但以黎城為中心的八路軍腹心根據地,前面打虎、后面拒狼的險惡形勢依然嚴峻。自從19397月,日軍第二次九路圍攻,晉東南和黎城周邊大部縣區被日軍占領,成為敵占區。1940年春,日軍加緊修筑白晉公路和白晉鐵路,在太行、冀南、晉察冀根據地周邊實行公路、鐵路為,據點、碉堡為的囚籠政策,對根據地實行分割包圍、分區機動掃蕩的剿滅戰術,嚴重威脅八路軍腹心根據地和其他各根據地的生存、發展。各根據地是八路軍都要保衛的目標,但八路軍黎城腹心根據地是決定八路軍能否立足敵后生死存亡的大問題。首先確保八路軍在敵后能立足,同時爭取八路軍在敵后有更大的生存、發展、活動空間,這是擺在八路軍將帥面前的最大挑戰和迫切需要。如何打破囚籠,斬斷打掉伸入根據地周邊的敵偽據點,毀掉其交通線,這是八路軍面臨的緊迫任務。

      就在“磁武涉林”反頑戰役后不久的1940411日至26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在黎城召開了有晉察冀、晉豫、晉西北、冀南、冀中、魯西等敵后各根據地主要領導和部隊首長參加的黎城會議。這是八路軍華北敵后最重要的一次會議,它將確定八路軍及其敵后根據地建黨、建軍、建政的大政方針,這是華北敵后抗日根據地走向統一的起點;他將確定81日在黎城西井成立冀太聯辦,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的最初雛形和前身;他將確定敵后根據地,政治、經濟、金融各項政策。這次會議是共產黨、八路軍在國民黨第一次反共高潮大背景下,是在日軍對八路軍晉東南根據地第二次九路圍攻,大部淪陷為敵占區,日軍繼而實施囚籠政策的險惡情況下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是在八路軍面臨敵后生存危機和如何堅持敵后持久抗戰,的歷史關頭,召開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這么重要的會議,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總部、八路軍華北敵后各根據地軍、政首長云集黎城,但黎城周邊卻都是敵、偽、頑兇險的白區天下。此時朱德還未與衛立煌最后確定漳河劃界,國民黨軍龐炳勛、范漢杰、陳鐵,鹿鐘麟、孫殿英等部還屯集于林縣、武安、平順、壺關、陽城、晉城、高平、陵川一線,49日衛立煌還派國民黨高級參議到黎城129師師部協商要求武安、涉縣由衛立煌任命縣長,龐炳勛駐軍事宜。這時潞城、襄垣、長治、壺關、屯留、長子、沁縣、武(鄉)西、武安、左權(縣城周邊及其西北)大部為敵偽統治區。會議召開的前一天晚上,即410日晚上,129師特務連副連長王輝,帶領特務連一個連,在襄垣五陽嶺與日軍拼刺刀,一人手刃日軍七命,滿身鮮血,仍高呼不斷,號召與日軍血戰到底,離北方局黎城會議會場北社直線距離僅約30公里。北方局黎城會議之前,潞城、襄垣以大部分成立維持會,淪為白區。北方局黎城會議期間,武西已成為白區,會議之后不久的6月,武鄉日偽縣公署入駐武鄉東村(武鄉縣城高速入口處)和段村(今縣城)。八路軍面臨著嚴峻的生死考驗。北方局“黎城會議”期間,八路軍將帥談論最多的就是打破囚籠,發動破襲,保衛根據地,爭取八路軍生存環境的好轉。426黎城會議剛結束,30日,左權即受彭德懷安排,來到黎城129師師部譚村(保密代號,在黎城百寶峧溝馬耳背莊),與劉伯承、鄧小平、聶榮臻、呂正操、李達、陳賡、陳錫聯等旅級以上首長商定,破襲正太鐵路,使晉冀豫根據地和晉察冀根據地連成一片,發動正太破襲戰(后稱百團大戰),打破封鎖。55日,劉伯承、鄧小平率129師到襄垣、武鄉、榆社破襲白晉鐵路,切斷太原與長治的交通動脈。820日百團大戰第一天,董天智率部到長治鋤奸破敵交通,走在潞城漫流河王家莊村,就是因該村已經維持,村干部秘密火速向駐微子鎮日軍報告,致使董天智將軍和隨行的警衛排28名戰士全部壯烈犧牲,離決死三總隊司令部黎城下桂花董天智出發地僅20公里左右。820日至910日,八路軍發起以破襲正太鐵路為主的破襲正太、平邯、道清、同浦等交通線的百團大戰第一階段戰役,打破敵人囚籠。923日至30日,八路軍發起百團大戰第二階段榆遼戰役,決心打掉日軍伸向太行根據地腹地的榆社至遼縣據點,襲毀其交通線。

      10月中、下旬,日軍開始對太行根據地進行報復掃蕩。1022日,抗大總校奉總部命令組織5個連600人,打響黎城橫嶺阻擊戰,消滅日軍60名,完成阻敵一天的戰斗任務。25日,歐致富率總部特務團,在黎城廣志山打響八路軍總后醫院廣志山保衛戰。日軍一路燒殺掠搶,26日日軍掃蕩進了黎城黃崖洞兵工廠和黎城寬嶂山冀南銀行印鈔廠,這是八路軍的核心機密和掌上明珠,彭德懷副總司令大為惱火,從黎城平頭火速前往武鄉關家垴,集中決死隊、129386旅、總部特務團等發起關家垴戰斗,至此百團大戰基本結束,從此八路軍腹心根據地進入了殘酷的掃蕩與反掃蕩斗爭階段。

      四、八路軍太行腹心根據地的歷史印跡

      八路軍太行根據地的腹心根據地——黎城根據地,就是一個黨史的大迷宮和黨史的大寶庫,不深入研究,很難知曉他的歷史地位、作用與貢獻,很難在高層找到對黎城根據地的正面回答,只有深入黨史、軍史、紅色根據地史、紅色遺址、舊址和區域環境的黨史地理學綜合研究,你才會發現,毛主席敵后抗戰戰略的博大精深,你才會發現八路軍將帥的英明睿智,你才會發現黎城根據地的重要地位與重大貢獻及其在共產黨八路軍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的歷史進程中的無與倫比。

      (一)八路軍敵后抗戰戰略支點的選擇

      “七七”抗戰全面爆發,紅軍改編為八路軍。但紅軍如何到敵后抗戰?在敵后不選擇創建一個能夠長期立足的戰略根據地(支點),八路軍將無法在敵后立足和長期抗戰,無法應對未來困難局面。毛主席黨中央確定了依托山西太行山、呂梁山、五臺山脈展開八路軍三個師,設立戰略支點(有條件能支撐、支持八路軍應對敵后抗戰困難局面的腹心根據地)開展華北敵后抗戰。從“洛川會議”精神,到1937118日太原失陷當天,毛主席給八路軍總部的電文以及八路軍總部迅即召開的石拐會議決定的布局重點,我們可知,毛主席黨中央選定的戰略支點在太行山上的晉東南,129師擔當大任。從1291938年活動、戰斗的軌跡和晉東南各縣根據地創建的歷史脈絡,到黎城根據地創建在華北各根據地創建過程中所發揮的重要歷史作用史實,我們可知,八路軍華北敵后抗戰的戰略支點(秘密根據地),是太行山上的晉東南黎城根據地。七七抗戰全面爆發之前,毛主席黨中央已經二次派紅軍到黎城考察,從區位、地理、生態、環境、民情早已了解選定了作為敵后抗戰戰略支點(腹心根據地、眼位)的具體靶標,擬定了依托和保衛,戰略支點根據地的具體措施預案。

      (二)八路軍對華北敵后抗戰戰略支點黎城腹心根據地采取保密措施

      抗戰期間,八路軍在黎城制定了大量的保密代號,如:軍工部,稱吉峪部;冀南銀行,稱倫敦;冀南銀行印鈔廠,稱倫敦工廠等等。八路軍在黎城的保密代號多于牛毛。193841日,神頭嶺、響堂鋪戰斗剛結束,劉伯承即在黎城喬家莊制定了首長代號、部隊番號和保密路線圖五份。42日,朱德總司令在黎城東井磐石寨,對取得神頭嶺伏擊戰和東陽關大捷的將士進行閱兵。這是朱總司令在太行山上的首次閱兵。這是準備部署第一次反九路圍攻,準備部署第二次分兵,開創冀西和冀魯豫平原根據地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閱兵動員會。閱兵村莊地址保密代號稱上趟城。621日,朱德總司令電召在邢臺小道溝開辟冀西的劉伯承、鄧小平返回黎城根據地,決定組建冀南抗日行政公署(楊秀峰、宋任窮,分任正副主任)。129師師部機關駐子鎮村,政治部駐東陽關鎮棗鎮村,朱德總司令與劉伯承、鄧小平入駐棗鎮村鄭易風(縣公安局副官長)家,保密代號稱東陽關三摒鎮。黎城根據地的重要村莊是代號,重要溝梁、山頭是代號。八路軍部隊有代號,首長叫號,機關、工廠有代號,重要行動也有代號。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大部會議在黎城腹心根據地召開,但會議地址保密不記載。在敵、我、頑殘酷斗爭的華北敵后,對八路軍華北敵后抗戰的戰略支點(黎城腹心根據地),采取絕密、保密措施,是事關八路軍生死存亡,斗爭的現實需要,是共產黨在長期革命斗爭中,歷史經驗教訓的必然要求,是紅軍東渡黃河之前,毛主席黨中央于822日至25日召開的,確定華北敵后抗戰戰略的洛川會議上確定的,在敵后創建根據地,設立戰略支點,保衛戰略支點系列措施,預案的應有之義。是紅軍東渡黃河之前的既定方針。

      (三)八路軍總部太行山轉移規律。

      八路軍總部是八路軍,華北敵后抗戰的戰略、戰役指揮中心。由于八路軍,隸屬國民革命軍政府名下,屬閻錫山第二戰區管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客觀要求,八路軍總部不僅一些抗戰事宜和總部駐地,須向國民政府匯報、協調,人員還要常往來。國民黨蔣介石和閻錫山的聯絡副官,還要常駐八路軍總部,八路軍總部是一個相對公開的辦事機關。八路軍不可能將自己的核心機密輕易讓敵、頑分子知曉,加之根據地完全是,靠雙腳和馬行走的交通落后現狀,八路軍總部為隱秘自己的戰略目標,保護八路軍賴以生存的腹心——黎城根據地,在太行山的轉移軌跡,公開的駐扎地,采取的戰略是:圍繞黎城,背靠黎城、依托黎城、緊鄰黎城、拱衛黎城。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的重要會議,大都開在黎城,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領導大部活動和工作時間在黎城,特殊時段,總部一分為二,有明有暗。今天只要我們用黨史地理學方法,將總部領導的每日活動地及其工作內容串成線,與之相應的總部公開駐地作考察比對,你就會發現,毛主席華北敵后抗戰戰略的博大精深,你就會發現八路軍將帥的英明睿智,你就會發現八路軍總部的絕大部分重大事情發生地與八路軍總部公開駐地相差甚遠。

      193812月底八路軍總部從屯留故縣轉移至靠近黎城的潞城北村,是因落實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在八路軍黎城腹心根據地大搞軍工,包括黃崖洞兵工廠、冀南銀行及其它一百多工廠的后勤保障根據地建設,向129師靠近(黎城是129師師部常駐地),背景下作出的選擇。黎城將成為八路軍唯一的重點后勤保障基地建設中心,成為八路軍保衛的重心。19397月,八路軍總部從潞城北村,經黎城河南村,到達武鄉臨近黎城邊緣的磚壁、王家峪,是因此時正是黎城八路軍后勤基地大建設時期,又值日軍第二次九路圍攻,長治、潞城、襄垣很快將失陷,國民黨正在醞釀發動第一次反共高潮,為隱秘自己秘密發展的核心目標,八路軍總部直接選擇到靠近黎城的武鄉磚壁、王家峪。19402月面對國民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和日軍囚籠政策的實施,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領導年關轉移到黎城,部署指揮打退國民黨第一次反共高潮的磁武涉林戰役,召開中共中央北方局黎城會議確定華北敵后各根據地統一的大政方針。部署白晉戰役百團大戰,打破囚籠。武鄉仍留有八路軍總部留守處,以應對與國民黨的談判交往等公開事宜。1940年,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的重要會議基本都開在黎城,總部領導的重要活動大部都在黎城。是年春夏之交,武鄉日偽縣公署已進駐武鄉段村(現縣城),但因黎城是八路軍的戰略重心,八路軍總部及其總部領導的駐地都是絕密不記載的。百團大戰第三階段,1011月,日軍對黎城腹心根據地進行百團大戰第三階段報復掃蕩,發生橫嶺阻擊戰、廣志山保衛戰,掃蕩日軍進了黃崖洞兵工廠和寬嶂山冀南銀行印鈔廠核心區,彭德懷副總司令從黎城平頭到武鄉,指揮八路軍在靠近黎城的武鄉側,開展關家垴戰斗。接著19411月,日軍對黎城和武東根據地,進行年關掃蕩,27日(大年初一),386旅旅部在武鄉韓壁遭受日軍襲擊,旅政委蘇精誠犧牲。1941年,八路軍總部隱秘在黎城的大山中,秘密指揮八路軍抗戰,很長時間都找不到八路軍總部駐地的確切位置。1941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日軍經偵察,對八路軍三個重點戰略目標進行了襲擊,首先突然包圍西井一帶的八路軍總部,八路軍總部轉移,日軍沒有得逞。接著日軍又突然包圍涉縣王堡、赤岸一帶的129師師部,仍然撲空。在對八路軍總部和129師師部突襲無果的情況下,日軍重新部署兵力,開始對黃崖洞兵工廠和寬嶂山冀南銀行印鈔廠88夜的掃蕩。黃崖洞保衛戰之后,八路軍總部常駐地移至遼縣武軍寺。八路軍總部在敵我斗爭的險惡形勢下,與敵人斗智斗勇,保衛根據地。

      (四)八路軍采用眼睛向外戰略,保衛太行山腹心根據地

      八路軍華北敵后抗戰的戰役戰斗,有圍繞戰略目標主動出擊和為打破粉碎敵人進攻掃蕩而被迫進行阻擊、反擊、游擊、襲擊二種類形。黎城是八路軍開辟晉冀魯豫根據地的戰略支點和華北敵后持久抗戰的腹心根據地。拒敵于國門、家門之外是常理,誰也輕易不愿與敵在自己賴以生存的家(根據地)中戰斗。1937921日,毛澤東致電彭德懷時就曾指出,戰略上以有力部隊處于敵之翼側,就要以創造根據地發動群眾為主,集中打仗則不能做群眾工作,做群眾工作則不能集中打仗,二者不能并舉。

      就八路軍主動出擊的第一種類形而言,八路軍采取眼睛向外戰略,在腹心根據地外圍、外緣、外線伏擊、襲擊敵人,從戰略上保衛根據地。如:1938315129師在臨近黎城西側發動的潞城神頭嶺戰斗,1938330日在黎城東側的黎城上、下灣與涉縣響堂鋪發動的戰斗,1938416日八路軍打破日軍第一次九路圍攻,在黎城板山西面發動的的武鄉長樂戰役,其決策、部署、部隊集結出發地都在黎城,主戰場卻都在黎城外側。又如:1940年發動的打破國民黨第一次反共高潮的磁(縣)武(安)涉(縣)林(縣)戰役,打破日軍對八路軍腹心根據地囚籠的白晉戰役,百團大戰第一階段對正太線、平邯線、道清線的襲擊,百團大戰第二階段對榆(社)遼(縣)線的破襲,其戰役、戰斗決策地都在黎城根據地,而戰場都是處于八路軍腹心根據地的外圍、外緣、或外線,從戰略上保衛八路軍腹心根據地。又如,日軍每次對八路軍腹心根據地的大掃蕩,劉伯承總要安排129師部隊轉到外線,襲擊敵人的老營,或交通、飛機場等關鍵部位,鉗制或牽制敵人,迫敵早日退出根據地,結束掃蕩。

      (五)八路軍精心構筑衛星根據地,拱衛腹心根據地。

      八路軍“磁武涉林”戰役的勝利,國共兩黨“漳河劃界”的成功,是八路軍穩定腹心根據地的關鍵一步。“漳河劃界”,成功地將第一戰區河南省涉縣創建成八路軍根據地,拉大了戰略縱深,為未來的反掃蕩轉戰創造了條件,圓滿完成了毛主席黨中央和八路軍總部、129師師部領導選定的二條漳河與百里板山天險構成的天險區域根據地。19401月,平順成立抗日民主政府,成功開辟根據地。19391月,武鄉成立抗日民主政府,靠近黎城的武鄉東部潘龍、洪水一帶成功創建為根據地(武西為敵占區,19392月日軍占南關,5月權店、南溝成立維持會,7月白晉線、武西失陷,1940年春夏之交武鄉日偽縣公署進駐武鄉東村,不久進駐段村,即今縣城)。遼縣,19397月,日軍對太行根據地第二次九路圍攻,占領遼縣縣城。直至1945年初夏解放,遼縣縣城周圍及遼西是白區,緊鄰黎城的麻田、桐峪一帶是根據地。19401月,八路軍為開辟涉縣、武安、邢臺等根據地,將黎城縣的偏城區(250平方公里)單獨立縣。圍繞拱衛八路軍的腹心根據地,八路軍又逐步設置了以平順寺頭為中心的太南根據地,以沁源、安澤等地為中心的太岳根據地,以邢臺漿水、朱溫坪、英談、白岸為代表的冀西根據地等衛星根據地,拱衛八路軍腹心根據地。

      百團大戰之后,1941年初129師師部進駐涉縣赤岸,政治部進駐涉縣王堡。1941年初冬,黃崖洞保衛戰之后,八路軍總部移駐遼縣武軍寺。雖然師部總部此后移駐涉縣和遼縣,但129師師部和八路軍總部的許多重要機關仍然在黎城,八路軍總部的后勤保障機關、生產單位主體都在黎城,黎城仍然是八路軍總部和129師師部的戰略中心,是保密的核心,主體地位沒有變。如:1941年夏秋,129師策劃、發起的邢(臺)沙(河)永(年)戰役,劉伯承并不在赤岸指揮,而是住在黎城南委泉西南側的下黃堂和百寶峧指揮,直至918129師運動會開幕前才返回涉縣赤岸師部。194111月,黃崖洞保衛戰之后的三十畝伏擊戰,八路軍總部和129師師部的戰斗指揮地、戰場都在黎城。19422月的日軍年關春節大掃蕩,左權與彭德懷秘密轉移到黎城小窩鋪,留下了我們抗戰,抗來抗去五年了,都讓鬼子給占了,就留下個小窩鋪了的抗戰名言。19425月,日軍掃蕩,左權犧牲,彭德懷突圍至黎城東崖底村小南山,留下了臺塌了搭起來再干大山壓頂不彎腰的狀語豪言。毛主席知道左權犧牲、總部受損的消息后,擔心八路軍總部等領導的安危,建議八路軍總部移駐晉西北,太行敵我斗爭殘酷,風險大。彭德懷不同意,說太行基礎好,瀕臨前線,對華北抗戰有利,我們會采取措施應對。7月,毛主席同意了彭德懷的意見。823日至28日,在黎城百寶峧南側的葦地溝召開中共中央北方局葦地溝會議,決定彭德懷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書記,鄧小平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書記,滕代遠接替左權任參謀長。會議對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進行了重組。彭德懷、劉伯承、鄧小平、羅瑞卿、滕代遠、李大章、蔡樹藩、李雪峰、楊立三、戎子和、劉錫吾、李達、黃鎮等領導參加了這次會議。19435月,日軍大掃蕩,129師和八路軍總部采取敵進我進戰術,秘密進到黎城南委泉,劉伯承、鄧小平率129師機關,從黎城新莊村葦地溝的避兵崖,突圍到黎城龍洞溝。彭德懷率總部,突圍至黎城廣志山,總部師部勝利突圍。毛主席對劉伯承采用敵進我進戰術勝利突圍給予高度評價。19439月下旬,彭德懷奉中央命令回延安,10月初,在黎城百寶峧上的南垴,召開中共中央北方局南垴會議決定將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太行分局合并,撤銷太行分局,將八路軍前方總部和129師師部合并。鄧小平主持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全面工作。129師師部機關從涉縣赤岸移駐麻田八路軍總部駐地。無論總部或師部機關移駐遼縣或涉縣,并不意味著黎城腹心根據地的戰略地位有任何改變,而是增加了戰略縱深和危難時候的回旋余地,八路軍首長在每次危難的最后關鍵時期,都是回歸黎城,從黎城突出重圍,僅有一次向北突圍的19425月大掃蕩,左權犧牲,彭德懷、楊立三、羅瑞卿突出重圍,也是從原黎城的偏城區(1940年單獨立縣)窯門口、格拉鋪、南艾鋪、黑龍洞突圍至黎城的東崖底小南山、四方山、西井、南委泉、南山一帶。八路軍總部和北方局的諸多重要會議大都開在黎城。但會議地址因保密原因,采取要么用代號,要么不記載。以上幾次中共中央北方局高干會,要不是王正柱日記、張南生日記、當地老八路、老民兵、老干部回憶的綜合對證,正式黨史上很難找到它的蹤跡。黎城仍然是八路軍的戰略中心和后勤生產保障中心,是八路軍的腹心根據地。

      抗戰初期和戰略相持階段的中期,由于八路軍的力量還比較弱小,還處于保生存保發展的成長期,不足以與敵人進行正面對抗拚消耗。八路軍的重要戰役、戰斗,都是圍繞保衛、發展自己賴以生存的腹心根據地,保衛發展根據地和抗戰力量,一箭雙雕或多雕而展開的戰役、戰斗。單純打日軍為戰略目標,與敵強我弱的敵人拚消耗的戰役、戰斗是極少或沒有的,那樣也是不符合毛主席敵后抗戰戰略思想的。

      (六)黎城是八路軍總部糧食供給中心

      糧食是八路軍最重要的戰略物資,離開糧食,寸步難行。鄧小平在《太行區的經濟建設》一文中曾指出,掌握糧食,是堅持斗爭的重要一環,誰有了糧食,誰就有了一切。八路軍東渡黃河之后,尤其1938年,發展很快。但國民黨仍然按八路軍三個師發給經費,八路軍生活特別困難。加速根據地創建,不僅是增加抗戰力量的需要,也是解決八路軍抗戰經費的迫切需要。19382月中下旬,長治已失陷,《鄧小平年譜》記載,3月初,鄧小平召集山西太行山腹地黎城臨近部分縣縣長開會,安排籌備軍糧問題,襄垣縣長不給糧,武鄉縣長依然,都是說閻錫山不允許。不創建八路軍自己的根據地,八路軍無法在敵后立足抗戰??箲鸪跗?,八路軍迅速分兵展開壯大的史實充分說明,毛主席在黨的“洛川會議”上確定的創建根據地、增加抗戰力量,創建以太行山為依托的戰略根據地(支點、眼),輻射晉冀豫戰略的正確性。黎城作為毛主席黨中央在八路軍東渡黃河之前選定的抗戰戰略支點,不僅在八路軍第二次戰略展開,開辟晉冀魯豫根據地和八路軍后勤生產保障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而且在八路軍糧食供給方面也作出了突出貢獻。

      根據地人民向抗日民主政府交軍糧,支持八路軍抗戰,這是基本原則。因黎城根據地創建早,在八路軍抗戰初期和快速發展期,黎城根據地人民在保障八路軍糧食供應方面起到了頂梁柱作用。由于八路軍快速發展,敵頑夾擊,八路軍后勤保障困難,1939年初,八路軍總部報請毛主席同意,將楊立三調來太行整理后方勤務,駐黎城,在黎城前后舉辦八路軍供給干部和供給學校訓練班共7期,朱德、楊立三、周衛龍分別前往講話、授課。根據八路軍總部供給部部長、后勤部副部長周文龍回憶,以及《楊立三年譜》《楊立三傳略》記載,糧食是最重要的戰略物資,是半貨幣性質的。八路軍各部隊、機關學校、工廠、抗日政府各單位,戰役、戰斗行動經費,以及一顆炮彈、一顆子彈的成本經費,都是以小米(糧食)作計量標準的。個人工資也是以小米計算的。經費的最終審批必須報中共中央北方局財經小組組長彭德懷審批。19402月八路軍總部宣布:后勤部機關合并于司令部。194012月至19411月,129師師部后勤供給單位與八路軍總部后勤供給單位進行合并整合,129師不再負責后勤供給工作,由八路軍總部后勤部負責(部長楊立三)。19404黎城會議確定建黨、建軍、建政,要求八路軍、政府各單位必須有編制、有預算、有審計,使根據地行政建設,走上了制度化、規范化軌道。但長期以來,八路軍抗戰糧食(經費)供給體系的黨史記載、宣傳基本是空白,電影、電視抗戰片都是打仗。后人無從知曉八路軍糧食供應體系。近十多年來,黎城孔家峧郭海波一家,祖訓傳四代,保密七十年的大量八路軍糧食賬單(除文化大革命大部銷毀外現仍有近千張)和豐富的八路軍將帥故事,傳遍華夏大地。這是目前晉冀豫八路軍腹心根據地唯一發現的具有拔付高層管理功能,涉及部隊、機關、學校、衛生、抗大、冀太聯辦、冀南銀行、軍工、129師、戰斗經費,涉及近百個八路軍和抗日單位及其保密代號。這些糧秣賬單不是寄存物,郭海波的老爺爺郭建仁,就是這些賬單的經手人(會計)。誰有如此高的管理權限,一張條子幾萬斤或幾十萬斤拔付八路軍最重要的戰略物資糧食,能涉及幾乎八路軍的各個領域和保密代號?對此,議論紛紛,遍查八路軍總部駐地名稱,中央黨史,黎城縣黨史,都沒有孔家峧關于八路軍的信息。有的說孔家峧就是八路軍的一個倉庫,但孔家峧并找不到倉庫。周文龍在回憶錄中指出:“在那時的游擊戰爭環境里,軍隊不能直接儲備糧食,政府也不能專設糧庫集中保管。只好把征收的公糧仍由各村各戶儲藏保管,實行堅壁清野,做到村村是兵站,戶戶是糧倉。”顯然,糧庫說不成立。有的說是孔家峧村帳,但顯然更不對,晉冀豫根據地這么多村,怎么就僅一個孔家峧村有這么大權力,直對拔付八路軍這么多機構糧食和大量保密代號。如果是這樣,八路軍還保什么秘密呢?顯然村帳也不成立。有的說,發現賬單不是孔家峧一個村有。確實,黎城是老根據地,在近十多年的普查中,也發現有部分村,保留有零星八路軍賬單,但,那都是領條、收條,或借條,不是帳,很少涉及保密代號,不具備拔付功能。而孔家峧帳單,時間跨度長,抗戰初期少量有,大量的是北方局“黎城會議”之后。194310月彭德懷、劉伯承回延安,前后兩個時段孔家峧都有賬單,時跨抗戰八年。綜合分析,黎城孔家峧村是一個保密更深更為重要的八路軍秘密駐地,郭建仁家祖輩相傳的八路軍許多將帥在郭家的故事,不是空穴來風。所以據考證綜合研究認為,孔家峧郭家賬單是中共中央北方局財經小組管轄的賬單,財經小組組長彭德懷,所以孔家峧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領導的秘密駐地。退一步說,孔家峧即便是八路軍總部后勤部秘密駐地,那也是八路軍總部秘密駐地了,因為,八路軍總部司令部和后勤部早在19402月就合并成一個單位了。無論是八路軍的機關、部隊、工廠、衛生、醫院、學校、抗日政府各單位的糧食經費都需要中共中央北方局財經小組審批,供給中心在黎城。

      (七)黎城是八路軍大生產中心

      八年全面抗戰,八路軍在黎城大山上開荒達十幾萬畝,滕代遠、楊立山、鄧小平在黎城洞山(龍王堂)開荒,誕生“滕楊方案”。浦安修、汪榮華、卓琳、劉伯承在黎城百寶峧開荒,誕生蘿卜大王。八路軍總部警衛團在太行天脊(黎城廣志山至黎城小窩鋪、漆樹)開墾出百里大農場,194310月解放日報載,八路軍總部表揚為太行山上的南泥灣。129師在黎城大槐垴、小槐垴開荒照片享譽全國,永載史冊。張克威領導的129師農林局生產部在黎城南委泉一帶引種試驗的金黃后玉米、西紅柿、玻璃秀谷子、169小麥、美利奴羊、美國花豬、來哼雞等優良品種極大地促進了根據地的農業經濟發展,增強了反攻實力。八路軍在孔家峧開辦的餅干廠、干糧廠,方便部隊行軍打仗。129師生產部開辦的南委泉牛奶廠、白宮飯店(西餐)給美軍飛行員留下了永恒的美好記憶。冀南銀行在黎城洪門寺、窯門口開荒,129師政治部在黎城和尚墳五枝溝開荒、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在黎城長寧開荒、129師師部機關開荒隊在黎城百寶峧開荒,八路軍巡視團、反戰同盟等軍政機關在黎城孔家峧開荒、抗大女生隊在黎城宋家莊開荒、抗大學生在黎城石橋背開荒等山山嶺嶺的八路軍開荒隊給黎城人民留下了八路軍戰天斗地、艱苦奮斗抗敵頑的永恒紅色印記。

      (八)黎城是八路軍文化教育中心

      八路軍抗戰文化教育單位,遍布黎城村村寨寨。黎城李莊村129師首期輪訓隊,劉伯承講話說:我們是學馬列主義的,不是學ABC名句傳遍華夏。黎城上下遙(窯)129師首期隨營學校成立大會上,校長易良品慷慨激昂的表態發言至今傳為美談。129師隨營學校在東陽關鎮棗鎮村辦學期間為群眾架設的跨溝大木橋,橋墩亦在,劉鄧木橋紀念碑早已立于橋邊,永久紀念。129師隨營學校1940年春在杏樹灘辦學期間給彭德懷副總司令準備午餐炒的幾個菜,受到彭總嚴厲批評,不吃小灶與學員一起吃大鍋的故事,早已傳遍大江南北??勾罂傂T诶璩窍记f、北桑魯辦學,唱抗戰歌曲的男、女抗大學員二重拉歌賽,當地老人至今還津津樂道。八路軍總部后勤部在黎城開辦的七期八路軍供給干部和供給學校培訓班,為八路軍應對敵人掃蕩進行根據地后勤保障的正規化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趙樹理在黎城清泉村創作的《李有才板話》、在霞莊、宋家莊創作的《萬象樓》、在清泉創作并首演的《小二黑結婚》名揚神州??勾笠环中?、抗大六分校、魯藝學校、太行聯中、抗戰建國學員、抗大日語學校、抗大特科大隊、太行軍工學校、陸軍學校、129師財經學校、華北財經學校、中共中央北方局黨校、晉冀豫省委黨校、129師醫務訓練班、八路軍總部衛生學校、抗戰一高、抗戰二高、抗戰三高、遍布各村的抗戰小學、新華日報編輯部、新華書店(三聯書店)、129師編輯部、129師印刷所、新華印刷廠、勝利報社、黎明小報編輯部、太行山報編輯部、野火劇社、太行山劇團、抗大文工團、戰士劇社、開路先鋒劇社、黎明劇團等抗戰文化教育機構遍布全縣。

      (九)黎城是八路軍醫療衛生中心

      全面抗戰八年,黎城是八路軍的腹心根據地和大后方,醫療衛生是八路軍抗戰的必備條件。129師衛生部、八路軍總部衛生部、冀南銀行衛生處、軍工部衛生處、抗大醫院、八路軍野戰醫院一所、二所、三所,129師模范醫院一所、二所、三所、四所,八路軍總部白求恩醫院院部、一所、二所、三所、四所,129師衛生材料廠、129師衛生部制藥廠、八路軍總部利華制藥廠、白求恩和平醫院、八路軍總部附屬醫院、八路軍總部兵站醫院、八路軍總部殘廢所等八路軍衛生醫療機構長期在黎城駐扎轉戰,給黎城人民留下了太多的紅色印記,黎城人民尤其不能忘記的是數量眾多的八路軍墓地。八路軍在周邊戰斗打仗,傷兵抬回腹心根據地,有醫院就有墓地,八路軍醫院集中安葬的數以百處的山山溝溝八路軍墓地,黎城人民銘記在心,多年來呼吁國家撥點款,投點資,在聯片相對集中的一、二十個墓區建個十來萬元的小型八路軍烈士紀念碑和100來平方米的小型祭奠廣場,讓附近學校清明節、烈士紀念日去祭奠,看看今天的幸福生活來的是多么不容易??!這里是最好的愛國主義課堂。與山山溝溝、村村寨寨數以千計的紅色舊址、遺址、戰場串成線,紅色教育意義會更大。這樣既避免了八路軍烈士在荒草叢中后人失傳無人管的現狀,又避免了集中一起占地多、投資大、翻土尋找、降低紅色教育效果的窘境。分散、原生態紀念,紅色教育效果最佳。相信八路軍烈士的后事,總有一天會變為現實。

      (十)黎城是八路軍后勤保障中心

      193810月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結束前后,朱德、彭德懷迅速返回太行,落實八路軍軍工、銀行等各類后勤保障單位建設問題。這時,晉東南只有一個完整的抗日根據地(共產黨完整執政,無國民黨頑固政權和日偽政權)黎城根據地,經過八路軍總部領導綜合考慮,將八路軍的后勤保障基地設于黎城根據地。從1939年初八路軍的被服廠、印染廠、鞋襪廠、軍帽廠、紡織廠、皮革廠、毛工廠、草帽廠、造酒廠、卷煙廠,造紙廠、化學廠、兵工廠(修槍廠、手槍廠、造槍廠、炸藥廠、炸彈廠、手榴彈廠、地雷廠、黃崖洞兵工廠、復裝子彈廠、熬硝廠、木炭廠、子彈廠、煉銅所)印刷廠、造幣廠(僅印鈔發展到26個村)、冀南銀行、衛生材料廠、制藥廠、醫院、農廠、牙粉廠、牛奶廠、餅干廠、干糧廠、畜牧所、農業試驗所、貿易機構、山貨行等后勤保障生產單位秘密設于黎城,黎城成為八路軍華北敵后抗戰的軍工中心、金融中心、后勤保障中心,成為八路軍首長的掌上明珠。

      (十一)黎城是八路軍最大根據地晉冀魯豫根據地的金融貨幣保障中心

      193810月,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確定,允許被隔斷區域成立自己的銀行,發行自己的貨幣,保護根據地經濟,增加抗戰力量。19381130日,朱德、彭德懷、劉伯承、楊秀峰、朱瑞在黎城西社會議上傳達了六屆六中全會精神,確定了抓緊落實建設冀南銀行的具體措施。19391月下旬,朱德、彭德懷、左權、錢信中在黎城漆樹村,駐約一個星期,召開漆樹會議,確定考察銀行、印鈔、醫療、衛生等后勤布局。2月,129師出納科長梁紹彭,從南宮縣將印鈔鈔板設計大師請回黎城西井。2月,129師師部供給部和在冀南南宮、威縣招生組建的129師財經學校,因在冀南無法辦學,經三省十八縣,轉移到黎城西井(駐東井磐石寨)辦學,5月,冀南銀行首個冀鈔印板設計成功。66日,冀南銀行在黎城東崖底村籌備成立,成立了發行、總務和營業三大部,發行部駐黎城西村的東坡,總務部駐黎城西村的霍家莊。6月,冀南銀行發行部第一印刷(鈔)所和第二印刷(鈔)分別在黎城西村(駐寬嶂山上清茶),和西村的霍家莊成立。8月,冀南銀行鑒定科在黎城西村(駐石泉)成立。9月,129師調集印刷機和技術工人在黎城西村的東坡進行技術培訓,為冀南銀行印鈔培訓人材。9月(農歷815)胡景沄從黎城南陌出發,率40名民兵牽趕40匹騾馬,馱著冀南鈔票向冀南南宮出發,為冀南銀行發行冀鈔做準備。1015日冀南銀行(總行,亦稱路西行)和冀南銀行路東行(分行),分別在黎城西井和河北南宮縣宣告成立。11月和12月,冀南銀行第三印刷所和第四印刷所分別在黎城東坡成立。黎城根據地是冀南銀行的管理人員和印鈔技術人員的培訓中心,是八路軍冀南幣以及解放戰爭期間的中州幣和人民幣的生產中心,冀南銀行從最初的1938年在黎城籌備,到1950年已變更為中國人民銀行印鈔廠,完全從黎城撤離完畢,在黎城13年,前后在黎城根據地西村、寬嶂、漆樹、南陌、小寨、東崖底等26個村莊印制鈔票,在黎城源泉村、原莊村、石背底村、以及與石背底村緊鄰的涉縣茅嶺底村,建設為冀南銀行配套的四個鈔紙生產廠,冀南幣、中州幣、人民幣均在黎城誕生。冀南銀行路東行所用冀鈔,大部由在黎城的冀南銀行總行提供,1941年前后為應對運輸困難,冀南銀行路東行印鈔所,所用的鈔板、技術人員都是由在黎城的冀南銀行總行(亦稱路西行)提供。19425月和19435月日軍大掃蕩,冀南銀行部分職工曾轉移到冀西英談等村跑反,但掃蕩完后,又返回黎城腹心根據地,黎城是冀南銀行大本營??箲鸺磳倮?,八路軍進入大反攻,冀南銀行總行才走出黎城,但冀南銀行印鈔廠、冀南銀行完成科、冀南銀行造紙廠的主體卻大都在黎城,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1950年,才完全撤離完畢。冀南銀行為八路軍抗戰和解放戰爭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支持,為中州銀行、人民銀行的成立作出了獨一無二的歷史性貢獻,冀南銀行是中國人民銀行的前身主體。黎城腹心根據地是冀南銀行發展壯大的基石,是新中國金融的搖籃。

      (十二)黎城是八路軍華北敵后抗戰戰略決策和戰役戰斗指揮中心

      1938年,313日劉伯承在黎城楊家莊向386旅陳賡、769團陳錫聯部署下達強攻黎城、圍點打援的神頭嶺伏擊戰命令。314日,386旅在黎城正社研究制定神頭嶺作戰方案。329日,徐向前、鄧小平在黎城南桑魯發布響堂鋪伏擊戰(東陽關大捷)役字第八號命令,330日,徐向前前線指揮所設在黎城后狄峪山坡上,鄧小平后方指揮所設在后狄峪村,朱德率國共兩黨30多名高級將領在后狄峪小門莊的天池垴山上觀戰。43日,朱德、劉伯承、鄧小平、徐向前在黎城東井磐石寨,檢閱取得神頭嶺伏擊戰和東陽關大捷的129師廣大官兵,這是朱總司令太行山首次閱兵。48日至9日,八路軍總部、129師師部在黎城西井研究第一次反九路圍攻作戰計劃。621日至126日劉伯承在黎城東陽關三摒鎮、北社、正社129師師部駐地指揮129師部隊對平漢線、正太線、道清線、津浦線的第3次至第12次的10次交通總破襲戰,配合國民黨保衛大武漢。6月下旬朱德與劉伯承、鄧小平在黎城東陽關三摒鎮(保密代號,指南棗鎮、北棗鎮和子鎮,)研究決定,組建成立冀南行政主任公署事宜,楊秀峰、宋任窮分任正副主任。72日鄧小平帶領20名戰士從黎城出發前往南宮,815日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在南宮宣告成立,鄧小平回電,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成立,各縣縣長委就。1130日,朱德、彭德懷在黎城西社召開應對國民黨頑固派反共摩擦方略的八路軍總部會議,劉伯承、朱瑞、楊秀峰也參加了會議,會議確定了硬不破統一戰線,軟不失政治立場的,應對國民黨頑固派摩擦原則方針,為即將到來的第一次反共高潮明確了斗爭方略。

      ②1939年,為應對國民黨1月下旬在重慶五屆五中全會確定的溶共、限共、防共、反共方針,朱德、彭德懷于27日在黎城喬家莊發布了八路軍打造鐵的黨軍的整軍命令。25日左右,朱德在黎城百寶峧的蒼石溜,向115師代師長陳光、政治委員羅榮桓下達115師挺進山東開辟抗日根據地的命令。115師在黎城經過10多天的整軍后,年關前后奔赴冀魯豫,楊勇從黎城西黃須村駐地出發,一路護送到冀南與鹿鐘麟談判的彭德懷過平邯線。316日,129師從冀南返回黎城腹心根據地,開始以打造鐵的黨軍為目標的黎城整軍,經過幾個月黎城整軍,總人數達到11萬人,誕生劉鄧大軍。43日,朱德總司令在黎城上趙家山,舉行以打造鐵的黨軍為目標的太行山上的第二次閱兵。44日,朱德總司令在129師政治部所在地黎城麥倉村大廟內,召開129師營以上干部會議,作了建設鐵的黨軍、根據地建設、統一戰線、抗戰等重要講話。45日,鄧小平在黎城西井召開129師等干部供給會議,就做好八路軍后勤工作,保障軍需品供給等問題講了話,對正在籌建的冀南銀行和印鈔地址布局進行了視察,14日離開黎城,前往延安。4——6月,劉伯承在黎城對根據地建設、黨的建設、129師后勤、輪訓、辦校、教育、冀南銀行命名、統一戰線、反摩擦、整軍、抗戰戰略戰役等進行工作、部署(劉伯承年譜對每天都有詳細記載)。7月,日軍進行第二次九路圍攻,87日日軍打通邯長大道,129師特務團、地方游擊隊等八路軍部隊,采用各種游擊戰術圍困、打擊邯長大道上的敵人,保護八路軍總部各兵工、印鈔、被服、鞋襪等后勤保障工廠在黎城的山山溝溝開展生產。1015日,冀南銀行在黎城西井成立。秋,經129師特務團等八路軍對邯長大道日軍的持續圍攻和破擊,12月下旬八路軍發起邯長戰役,邯長大道上的黎城至涉縣段收復,太南太北連成一片。

      1940年,2月上旬末,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總部齊聚黎城譚村129師師部駐地,研究決定成立八路軍總部第二縱隊司令部,左權任司令員(進駐黎城程家山鳳子駝和平順西溝一線),調晉察冀南下支隊來黎,部署反擊國民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發起磁武涉林反頑戰役。戰役打響的前一天先發起衛東戰役,策應磁武涉林反頑戰役。34日衛東戰役打響,35日至8日,磁武涉林戰役打響,一舉消滅朱懷冰一萬多人,打破了國民黨第一次反共高潮。涉縣開始創建根據地。朱德、彭德懷、劉伯承的總部指揮所,設在黎城南委泉城隍廟。411日,太行軍政委員會在黎城西黃須誕生,鄧小平任書記。411日至26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建黨、建軍、建政的高干會議黎城會議在黎城霞莊、北社召開,它是華北敵后根據地走向統一的起點,確定了邊區根據地建設及其黨、政、軍的大政方針。425日,黎城會議末期,彭德懷、左權、黃克誠在黎城研究決定:楊得志繼任第二縱隊司令員,黃克誠任第二縱隊政治委員。冀魯豫軍區司令員由黃克誠兼任,崔田民任政委。整編部隊,支援新四軍,打開蘇北抗戰局面。會后,黃克誠率部從黎城西黃須出發,奔赴冀魯豫。430日左權受彭德懷委托,來到黎城譚村129師師部駐地,研究決定發起百團大戰事宜。5月初,朱德與衛立煌在洛陽,簽定了國共以濁漳河劃界的兩軍駐防協議。55日前,劉伯承、鄧小平從129師師部駐地黎城譚村出發,發起白晉戰役。81日冀太聯辦(中央人民政府的最早前身)在黎城西井成立,它是華北敵后根據地的最高政權中心。820日前,劉伯承、鄧小平經黎城黃崖洞前往正太鐵路沿線發起百團大戰。918日冀太聯辦在黎城西井召開萬人大會,彭德懷到會并講話,樹立抗戰三周年紀念塔。指出八路軍是偉大中華民族的保衛者,自由幸福新中國的創造者,是新中國的柱石,民族解放的先鋒。924日至10月上旬,北方局在黎城西井區的新莊村古寺召開落實黎城會議精神的三三制政權建設、后勤建設等根據地建設的北方局高干會議西井會議,楊尚昆主持,左權在黎城指揮百團大戰的間隙仍參加會議。彭德懷925日在會議上,作鞏固抗日根據地幾個問題的長篇報告。10月上旬,西井北方局高干會議結束時,彭德懷作總結發言,著重談建立三三制政權,對堅持敵后抗戰的重要性。晉冀豫區各根據地黨政負責人參加了這次會議。9月至10月中旬八路軍在西井舉行了三個大型展覽。(1)晉冀豫區生產展覽會,(2)百團大戰第一階段戰績展覽會,(3)冀南銀行金幣、銀幣儲備金展覽會,楊秀峰主持并作了重要講話。1010日,劉伯承、鄧小平在黎城宋家莊,召開百團大戰第二階段129師營以上干部榆遼戰役檢討會議,陳賡、張祖諒、陳錫聯分別匯報作戰經過及經驗教訓。10月中旬日軍開始對太行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1020日彭德懷在黎城洪井村給抗大總校領導傅崇碧下達橫嶺阻擊戰戰斗任務,要求在黎城橫嶺完成一天阻擊日軍任務。1022日抗大總校學員5個連600人參加戰斗,以黎城橫嶺阻擊戰為標志,百團大戰進入第三階段的反掃蕩階段。1026日日軍掃蕩八路軍總部供給部平頭村、西下莊被服廠和廣志山八路軍后方醫院,八路軍總部警衛團歐致富奉左權命令,進行保衛和反掃蕩。1025日彭德懷在黎城王家莊山上會見慰問抗大醫務人員。日軍一路燒殺掠搶,26日進了黃崖洞和寬嶂山。八路軍首長視軍工重地黃崖洞為掌上明珠,寬嶂山冀南銀行印鈔廠是八路軍絕密重地。八路軍總部特務團、385旅奉命與敵展開戰斗。1029日彭德懷趕往黎城平頭,慰問參加廣志山八路軍總后醫院保衛戰取得勝利的八路軍總部特務團將士。30日,彭德懷趕往武鄉關家腦,指揮關家腦戰斗,決心消滅此路日軍,使敵不敢以一個大隊規模輕易到根據地掃蕩。以關家腦戰斗結束為標志,百團大戰基本結束,進入了掃蕩與反掃蕩激烈斗爭階段??勾罂傂}R心所在的第二梯隊,在訓練部長王智濤率領下,在黎城小窩鋪山上反掃蕩40多天。

      1941年,124日至30日,劉伯承、鄧小平在黎城指揮八路軍,對在武鄉蟠龍、墨燈、左會,遼縣桐峪、黎城陽和腳、小窩鋪、南委泉、西井年關大掃蕩的日軍,進行反掃蕩,蘇精誠在武鄉韓壁反掃蕩中犧牲。3月八路軍總部軍工部,在黎城東崖底舉辦太行抗日根據地首屆地雷培訓班,推廣普及地雷戰。8月上旬至9月中旬劉伯承、鄧小平在黎城南委泉西側的下黃堂村指揮邢(臺)沙(河)永(年)戰役,打通冀南與太行通道,繳獲偽高德林(反共第二軍)兵工廠一座,繳獲的兵工廠機器、材料,運抵黎城黃崖洞兵工廠。1031日日軍出動7000余眾,開始對黎城西井八路軍總部駐地,涉縣王堡、赤岸129師師部駐地進行突襲包圍撲空。1111日日軍5000余眾奔襲黃崖洞兵工廠,彭德懷、左權分別在黎城洞山、小寨嶺指揮,激戰8晝夜。19日彭德懷、左權、劉伯承、鄧小平指揮八路軍385旅、386旅、新一旅、黎城民兵在黎城三十畝至長畛背十幾華里的峽谷襲擊敵人。21日,劉伯承、鄧小平指揮新一旅、385旅、772團、太行第四軍分區部隊,在黎城白云一帶以西山地和宋家莊至黎城、潞城間山地夾擊敵人,逼敵退出黎城。劉伯承電文強調,決不能使敵駐到黎城。129日新華社發表劉伯承反掃蕩談話文章載,此后打破了日軍在黎城建立據點、長期盤踞的企圖,打破了日軍打通邯長大道的企圖,打破了日軍破壞根據地經濟建設的企圖。

      194222日至32日,12000名日軍從長治、襄垣、武鄉、遼縣、和順等地出動,奔襲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采用鐵壁合圍、捕捉奇襲的戰法進行年關大掃蕩,亦稱駐晉日軍總進攻。彭德懷、左權在黎城新莊的古寺、避兵崖指揮八路軍反掃蕩,后轉移到黎城小窩鋪,留下了左權與彭德懷著名對話:我們抗日,抗來抗去五年了,就留下一個小窩鋪了。514日,日軍發起第二期駐晉日軍總進攻。25日,八路軍總部副總參謀長左權犧牲在十字嶺下偏城(原屬黎城,1940年獨立成縣)的窯門口、旯旮鋪間。彭德懷率總部人員突圍至黎城小南山,留下了“臺塌了,搭起來再干。”的豪言狀語。12日,劉伯承率129師師部從平順黃花溝經黎城宋家莊、香爐峧、西黃須、北社轉移至黎城南委泉后山的百寶峧,跳出包圍圈。73日,毛主席致電八路軍總部,建議,今明二年斗爭殘酷,八路軍總部轉移到晉西北比較安全為宜。16日,彭德懷復電中央,認為八路軍總部還是在晉東南,雖環境險惡,但對全局抗戰有利。81日,毛主席同意彭德懷意見。23日至28日,中共中央北方局高干會議在黎城百寶峧東南側的新莊村葦地溝召開,決定撤銷太行軍政黨委員會,成立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鄧小平任書記,下轄太行、太岳、冀南、晉豫(中條山)4個區黨委。彭德懷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書記,滕代遠接左權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對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進行了重組。1110日,晉豫區書記聶真陪同劉少奇在黎城南委泉檢查工作,聽取北方局工作匯報,并在白宮飯店就餐。

      1943年春,武鄉反共第一師師長趙瑞、副師長段炳昌經請示太原日軍司令部,從武鄉段村移駐(常駐)武鄉蟠龍、洪水,一線20多個村莊。八路軍依托板山天險,與敵開展掃蕩與反掃蕩的攻防戰和圍困蟠龍、洪水的圍困戰(至1944年春解放)。194355日,日軍2萬多人開始對太行根據地進行掃蕩,企圖將八路軍總部和129師師部合圍于遼縣至涉縣清漳河狹窄區域內,摧毀八路軍首腦機關。5日晚,劉伯承、鄧小平率129師師部機關,采用敵進我進戰術,從黎城南委泉經新莊、避兵崖、白龍闖、龍洞溝突圍。彭德懷從南委泉、孔家峧、黃草辿轉移至廣志山突出重圍。毛主席知道八路軍總部和129師師部采用敵進我進戰術勝利突出重圍后,對劉伯承給予高度贊揚。10月初,彭德懷、劉伯承應毛主席電召回延安,行前在黎城百寶峧東側山上的南垴(高干療養院)召開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高干會議,決定: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與中共中央北方局合并,129師師部與八路軍前方總部合并,鄧小平代理北方局書記、主持八路軍總部全面工作。129師不再兼太行軍區,撤銷太岳縱隊。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直接領導太行、太岳、冀南、冀魯豫四個軍區。

      1944年秋,八路軍在黎城長寧修建飛機場,架起了太行與延安的空中橋梁。1120日至127日,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在黎城南委泉召開規模宏大、盛況空前的太行區殺敵英雄、勞動英雄、戰績展覽、生產展覽聯合大會。號召開展新英雄主義運動,這是對足食足兵,準備反攻的大檢閱,大動員。之后八路軍在華北敵后,猛烈擴大根據地,縮小敵占區,逐步進入了反攻階段。

      19458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825日下午,在延安參加七大的劉伯承、鄧小平、陳毅、林彪、肖勁光、滕代遠、陳賡、薄一波、江華、宋時輪、陳錫聯、李天佑、張際春、王近山、鄧克明、鄧華、陳再道、聶鶴亭、傅秋濤等20名高級將領乘坐美軍飛機抵達黎城長寧(保密代號長凝機場),奔赴上黨、平漢、華東、東北等各大戰場,拉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1020日,高崗、張聞天、李富春、凱豐、楊秀峰等21名中共高層領導乘坐美軍飛機,從延安抵達黎城長寧飛機場。

      (十三)黎城八路軍腹心根據地歷史作用的完滿結局

      黎城根據地,從紅軍東渡黃河之前,毛主席黨中央派紅軍的幾次考察選擇,到抗戰初期黎城八路軍抗戰戰略支點、腹心根據地的開辟,八路軍依托黎城腹心根據地,相繼開辟冀南、晉東南、冀西、大清山、太岳、太南、山東、冀魯豫、蘇北各抗日根據地,八路軍逐步發展壯大。八路軍總部從1939年初將黎城根據地作為落實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實施八路軍總部華北敵后后勤保障的一百多工廠建設的唯一重點縣,圍繞保衛八路軍黎城腹心根據地這一能否立足敵后的生命線,與敵頑斗智斗勇,發動了長邯戰役”“磁武涉林戰役”“白晉戰役”“關家垴戰役”“百團大戰”“邢沙永戰役”“黃崖洞保衛戰”“三十畝伏擊戰”等諸多戰役戰斗。19411121日,《三十畝伏擊戰》前后,劉伯承、鄧小平指揮新一旅、三八五旅、第七七二團、太行軍區第四軍分區對黎城、黎城至潞城、襄垣五陽、黎城至長治段進行襲擊、破擊,決不能讓敵駐到黎城。129日新華日報發表劉伯承談話:打破了日軍在黎城建立據點,長久盤踞的企圖。打破了日軍打通邯長大道的企圖。打破了日軍破壞根據地經濟建設,摧毀我有生力量,大批捕捉壯丁的陰謀。八路軍為保衛黎城腹心根據地,嘔心瀝血,經過1942年、1943年的抗戰最困難時期和艱苦卓絕的反掃蕩,八路軍進入了戰略反攻階段,擴大根據地,增加反攻力量,八路軍不斷發展壯大,迎來了抗戰勝利。1945825日,八路軍20名高級將領,從延安到黎城的驚天一飛,拉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黎城為中華民族獨立、解放作出了華北敵后獨一無二的重大歷史性貢獻。雖然全國人民對黎城的歷史地位、作用還一無所知,但除此之外,你找不到第二個八路軍能夠立足太行,持續八年的八路軍抗戰戰略支點和腹心根據地,你找不到八路軍能夠立足太行、安營扎寨的根到底在哪里。

      (十四)黎城根據地與周邊各根據地的關聯地位

      黎城根據地是毛主席黨中央領導選擇的八路軍敵后抗戰的戰略支點和腹心根據地,19371118日,經地方黨組織報請八路軍總部批準、并予人事推薦,黎城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根據地成功創建。從濁漳河兩岸,到黎城偏城區的南艾鋪、青塔、窯門口、圪臘鋪,縱慣太行300里,八路軍在太行山有了立足之地和前進基地。

      偏城:是黎城的一個區,19371118日成功創建根據地,19401月單獨立縣,1946年并入涉縣。偏城根據地,對開辟緊鄰的涉縣、武安、邢臺根據地提供了條件。對八路軍經沙河、永年到冀南、山東抗戰,開辟根據地,提供了便利安全通道和前進基地。

      涉縣:屬河南省第一戰區管轄,19403月磁武涉林戰役后,5月初,國、共漳河劃界,涉縣成功創建為八路軍根據地,增加了八路軍腹心根據地戰略縱深。

      潞城、襄垣:19397月,日軍第二次九路圍攻占領,不久成立偽政府,194510月上黨戰役才解放。

      平順:1940年初,成立抗日民主政府,使濁漳河兩岸成為根據地,對完善八路軍板山天險與清漳河、濁漳河構成的獨立封閉區域根據地有重要作用。平順寺頭(太行四分區司令部駐地)根據地,是拱衛八路軍腹心根據地的南側屏障。1943年后才全境解放。

      武鄉:193812月底推翻國民黨頑固政府,1939年初創建成為八路軍根據地。但2月日軍占領武鄉南關,5月武鄉白晉路沿線的權店、南溝成立維持會。7月,日軍第二次九路圍攻晉東南,武西成為敵占區,19405月上旬,八路軍白晉戰役之后,日軍加強了對武鄉的掃蕩,6月,武鄉日偽縣公署進駐武鄉東村(高速公路入口處),不久,進駐段村(今縣城),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后光復。日軍不斷下鄉到武鄉東部掃蕩,6月下旬,在武鄉潘龍、洪水的抗大總校受到威脅,迅速轉移到黎城西井、霞莊辦學。武東是拱衛八路軍黎城腹心根據地的西側屏障,是八路軍煤、生鐵的重要來源,是敵我蠶食與反蠶食的激烈斗爭區。19411月下旬,日軍從沁縣、武鄉、遼縣出發,進行年關大掃蕩,28日,386旅旅部在武鄉韓壁被包圍,政委蘇精誠大年初二犧牲。194111月,黃崖洞保衛戰,武鄉敵從黃崖洞背后的左會山包圍黃崖洞,激戰8晝夜。1942年,日軍進行2月年關大掃蕩、5月大掃蕩。段炳昌是年初投敵后,被命為反共第一軍,不斷與日軍到武東掃蕩,武東成為游擊區。1943年初,經請示太原日軍司令部批準,反共第一軍段炳昌部伙同日軍進駐武東重鎮潘龍、洪水,在沿線設立邢村寨、馬家莊、老風坪等大小上百個據點,涉及21個行政村,2萬多名群眾。有1.5萬人長期轉移,武東成為白區,直至19444月光復。

      遼縣:建立抗日政府較早,但19397月日軍第二次九路圍攻占領遼縣縣城,日偽在遼縣縣城占領統治將近6年,遼縣被迫分成遼西(敵統區)、遼縣(指遼縣東南部,麻田、桐峪一帶根據地)。八路軍1940年百團大戰第二階段榆遼戰役的戰略目標就是收復榆社、遼縣二縣城及其沿途據點,但未能如愿,1945525日才攻克遼縣外圍據點七里店,而后解放全縣。

      武安縣:原屬河南省,1937年秋末日偽即進駐武安,抗戰期間,武安縣是敵偽、頑、匪、我等18個司令占武安。敵我斗爭復雜殘酷。

      邯鄲:19371017日日軍占領邯鄲,不久成立邯鄲維持會,1938年春成立邯鄲偽公署至194510月解放。

      長治:19397月日軍第二次九路圍攻占領長治,長治成為敵偽統治區,至194510月上黨戰役解放。

      五、毛主席黨中央華北敵后抗戰戰略支點豐碑永鑄在太行山上

      創建根據地,創建八路軍華北敵后抗戰的戰略支點,是毛主席黨中央領導的八路軍抗戰的立命之本。“七七”抗戰全面爆發,八路軍東渡黃河之前,毛主席黨中央已經對太行山,尤其對太行山上的黎城。地處晉冀豫交界,境內清漳、濁漳、百里板山天險構成的隔斷獨立,較為富足區域,縱貫太行300里,虎視華北平原的條件非常滿意。將山西黎城確定為華北敵后抗戰、立足太行、應對敵頑進攻的秘密根據地(戰略支點,眼),進行全方位保密,成為處于弱小階段八路軍發展壯大的必然要求。東渡黃河之前,8月下旬的洛川會議,中共中央確定了八路軍華北敵后抗戰的主體戰略方針。

      由于八路軍高級將領,對毛主席黨中央戰略方針保密深度的詳細內容,尚未解密,但通過黨史地理學的方法,將歷史事件、歷史史實、落地軌跡,把紅色遺址、舊址串成線,對照八路軍將帥年譜電報,八路軍將領、老干部回憶錄綜合研究,你就會發現,八路軍抗戰的真實歷史就會浮出水面。其實,毛主席、朱德總司令不是第一次實行“秘密根據地”這樣的戰略絕招,早在中央蘇區時,就有過成功經驗。

      1927年,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對共產黨人的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殺之后,毛主席、周恩來、朱德等共產黨領導人,陸續發動了秋收起義”“南昌起義,毛主席、朱德分別帶領部隊先后走上井岡山,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由于國民黨軍閥的多次包圍、圍剿,又進行新的進攻,紅軍在井岡山根據地已難以立足。19292月毛主席、朱德帶領紅四軍走下井岡山,217日,抵達吉安縣東固地區,與江西紅軍獨立第二團、第四團回合。發現江西紅軍獨立第二團、第四團在東固地區這種工農兵蘇維埃政權的秘密割據形式,比公開割據形式好。命紅四軍在東固地區休整一周以上時間,在此專門調研、總結紅軍獨立第二團、第四團在江西吉安縣東固地區秘密根據地的成功經驗。決定把原定的固定區域的公開割據政策,改為變動不居的打圈子的游擊政策,以對付敵人的跟蹤追擊。毛主席、朱德專門用一個星期調查總結東固秘密根據地的“東固經驗”,為未來的中央蘇區反圍剿,起到了重大作用。

      在中央蘇區革命根據地的五次反圍剿中,紅軍第一次反圍剿、第二次反圍剿、第三次反圍剿的勝利,毛主席、朱德領導的紅軍都是采用變動不居的打圈子游擊戰略,找準戰機,秘密預伏,在東固等秘密根據地,突然對國民黨進剿軍進行包圍、襲擊殲滅,取得反圍剿的重大勝利??v觀前三次反圍剿的勝利,沒有一次不是最后從東固等秘密根據地突然殺出,給敵人以致命打擊和消滅,取得反圍剿勝利。第四次反圍剿,毛主席丟失軍權,極左路線占統治地位,紅軍主動向大城市國民黨軍發起進攻,首先奪取一省或數省的勝利。紅軍損失慘重,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蘇區革命根據地徹底丟失,被迫走上了萬里長征路。

      縱觀黨的“洛川會議”,八路軍總部“石拐會議”,八路軍總部太行腹心黎城根據地創建保衛的歷史史實,可以概括總結為:毛主席黨中央,在八路軍東渡黃河之前,研究華北敵后抗戰戰略的“洛川會議”上,確定了創建晉東南太行抗戰戰略支點的戰略任務及其相關措施,八路軍總部依此戰略支點,指揮和堅持八路軍華北敵后抗戰。八路軍總部“石拐會議”確定了129師承擔創建、保衛八路軍太行抗戰戰略支點的重大使命。太行抗戰戰略支點(黎城秘密根據地,眼)的生死攸關,決定八路軍華北敵后抗戰的成敗。這種華北敵后抗戰的戰略支點戰略,實際上就是雞蛋形戰略,他的蛋黃,即腹心,就是黎城腹心根據地,一切都是絕密或保密的,重要機關、重要會議、軍工銀行等系列后勤保障工廠、糧食供給、醫院衛生等以大量保密代號隱秘其中。蛋清,就是拱衛八路軍腹心根據地的外圍根據地或游擊區,如:太南、涉縣、冀西、武東,偏城、遼縣東部等,唇亡齒寒,這些外圍根據地或游擊區是八路軍必須保衛和爭奪的側重點,否則會危及生命。黎城腹心根據地的公安保衛、反特鋤奸工作,直屬晉冀豫區黨委領導,這是太行區四十幾個縣中的唯一。129385旅、386旅、新一旅、129師特務團、朱德警衛團、各縣獨立營在清漳、濁漳、板山三道天險內外派兵布陣,斗敵反頑,勝利保衛了八路軍賴以生存的腹心根據地。冀南、太南、太岳、晉察冀、冀魯豫等根據地按照八路軍總部和129師的統一命令,適時進行戰略牽制,鉗制或牽引支援,策應八路軍腹心根據地的保衛戰略。

      抗戰期間,毛主席表揚晉察冀根據地,是模范根據地,這里是因國民黨政府還存續,命名合作抗戰的模范,是出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宣傳的政治考量。而晉冀魯豫根據地的腹心黎城根據地是共產黨完整執政、八路軍發展壯大的命脈和秘密。毛主席黨中央和八路軍將領秘而不宣,也是出于政治考量和斗爭方略決定的,是政治斗爭的需要。但抗戰勝利75年后的今天,紅色后來人還不知道,八路軍共產黨華北敵后,成長壯大的根到底在哪里?這真不能說是政治斗爭的需要,只能說是毛澤東、朱德等共產黨的領袖們和八路軍將帥們太偉大了,太高明了。

      抗戰時期,太行根據地的腹心黎城秘密根據地(戰略支點,眼),是紅軍中央蘇區時期東固秘密根據地戰略的翻版、再顯和發展;是毛主席、朱德總司令,十幾年革命軍事斗爭經驗總結和升華的結晶;是確保中國革命面對武裝到牙齒的敵人,打破封鎖摩擦,打破囚籠、圍剿和掃蕩,誓死保衛的核心;是按照毛主席不做流寇,創建戰略支點的教導,發展保衛根據地,誓死保衛黎城腹心(秘密戰略支點)根據地,巍然屹立于太行之巔,指揮華北抗戰,不斷發展壯大根據地陣容,最終取得抗戰和解放戰爭,全面勝利的基石。毛主席說東固是第二個井岡山,陳毅說東固是東井崗,是第二個井岡山。當地群眾說,上有井岡山,下有東固山。從紅軍到八路軍,從延安到太行,從井岡山根據地的星星之火到太行抗戰戰略支點黎城秘密根據地(眼)的創建發展,打虎拒狼、斗敵反頑,紅色根據地發展成為燎原之勢,南有紅軍東固秘密根據地,北有八路軍黎城秘密腹心根據地(戰略支點、眼);西有紅色圣地延安,東有抗戰圣地黎城。毛主席在井岡山上的星星之火,以其英明偉大的戰略謀劃、指揮藝術、審時度勢,最終在太行山上的黎城燃燒成為燎原圣火。

      今年已經是抗戰勝利75周年了,黎城解放(19371118日)83周年了,全國人民還不知道,黎城是八路軍的秘密腹心根據地,更不知道八路軍黎城秘密根據地的地位、作用、貢獻。不知道毛主席、朱德總司令對太行根據地的詳細布局謀略。不知道毛主席創建晉東南華北敵后抗戰戰略支點(眼)的內容,方法,內涵是什么。不少研究者都是從書本到書本,但毛主席年譜,電報中連黎城二字都沒有,讓他們不得要領。他們沒有黎城數以千計的全域紅色遺址群資源軌跡,不能從黨史地理學角度出發,去縱橫研究毛澤東、研究八路軍、研究中國革命、研究中國解放第一縣的來龍去脈,因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八路軍東渡黃河抗戰后,就好似麻雀滿天飛、游擊戰、碰運氣,沒能將毛主席華北敵后抗戰的戰略支點,秘密黎城根據地創建緣由與作用,在公開與秘密的嚴酷生死較量中,隱秘自己的戰略目標,在八路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與敵頑,斗智斗勇,發展壯大解析清楚。毛主席的偉大導師作用,八路軍將帥的英明睿智形象,沒能按實際完整展現出來,有悖歷史真實。

      朱德、彭德懷、左權、楊尚昆、劉伯承、鄧小平等八路軍將領在毛主席創建太行抗戰戰略支點(眼位,秘密黎城根據地)戰略方針指引下,乘風破浪,創造了不朽的太行精神,成就了斗敵反頑,打到蔣家王朝的柱石鐵軍。毛澤東、朱德領導紅軍創建的,江西中央蘇區革命根據地,最終在極左路線的引領下,第五次反圍剿,痛失根據地。二萬五千里長征路上,毛主席黨中央十幾次沿途研究尋找根據地,紅軍東征計劃在山西黃河沿線建設根據地,紅軍西征,擬定經河西走廊,到新疆內蒙,背靠蘇聯共產黨發展,創建根據地,均未能成功。毛主席在井岡山上創造的、工農武裝割據第一塊紅色革命根據地的星星之火,終于在太行山上的黎城,八路軍秘密腹心根據地(戰略支點,眼位),燃燒成為燃遍大江南北的燎原圣地,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但是由于這一戰略研究的滯后和抗戰戰略支點(黎城秘密根據地)歷史史料的不能解密,不僅騙了國民黨軍、騙了日本軍、也騙了他們的后來人。直至今日,華夏大地還無人知曉其緣由,黎城還沒有宣傳這一紅色基因和中國解放第一縣濃厚的宣傳氛圍,更沒有一個像樣的紅色紀念場館或展示平臺,黎城紅色宣傳,還沒有放到他應有的位置。改革開放以來,省市針對山區、老區、貧困縣的優惠政策,均與黎城無緣。黎城老區將被遺忘,八路軍共產黨,華北敵后成長壯大的根找不到,僅有的是那搖搖欲墜的一千多處紅色遺址還原封保存,聚就太行精神的豐碑故事還在民間傳唱。

      20201223

      名詞解析:眼——指下圍棋的關鍵眼位,關鍵點。毛主席將八路軍抗戰布局,從戰略上安排關鍵地域,戰略中心,采取有虛有實,狡兔三窟,隱秘自己戰略目標,實施自己戰略意圖,稱為眼。

      資料參閱:《毛澤東選集》《毛澤東年譜》《朱德年譜》《彭德懷年譜》《楊尚昆年譜》《劉伯承年譜》《左權年譜》《鄧小平年譜》《聶榮臻年譜》《羅榮桓年譜》《楊立三年譜》《劉伯承軍事文選》《129師征戰實錄》《抗日戰爭中的八路軍129師》《李達軍事文選》《八路軍回憶史料》《周文龍回憶錄》《徐向前傳》《楊立三傳略》《羅瑞卿傳》《滕代遠傳》《陳賡日記》《陳錫聯回憶錄》《李德生回憶錄》《何長工回憶錄》魯瑞林回憶錄《從馬夫到將軍》《紅軍東征》王智濤回憶錄《從共產國際歸來的軍事教官》《屹立太行》《孔家峧八路軍總部賬單譯析》《抗日烽火聚成的文獻》《烽火關山》《劉鄧麾下十三年》《張致春文摘》《李雪峰回憶錄》《涉縣縣志》《武鄉縣志》《左權縣志》《中共襄垣縣歷史大事記述》《潞城記憶》《中共黎城縣歷史記事》《黎城抗戰實錄》《中國抗日第一縣——山西黎城》《黎城抗戰口述史》《血火鑄豐碑》《冀南銀行在黎城》《人民幣誕生地紀念館圖集》《黎城百年事典》等150多種史料。

      微信掃一掃,進入讀者交流群

      本文內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立場。

      請支持獨立網站紅色文化網,轉載請注明文章鏈接-----http://www.balalaikatrio.com/wzzx/gmdb/2020-12-27/66836.html- 紅色文化網

      獻一朵花: 鮮花數量:
      責任編輯:寒江雪 更新時間:2020-12-27 00:04:40 關鍵字:革命地標  

      話題

      推薦

      點擊排行

      鮮花排行


      頁面
      放大
      頁面
      還原
      版權:紅色文化網 | 主辦: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小屯路8號院 | 郵編:100040 | 聯系電話:010-68670060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備案序號:京ICP備13020994號 | 技術支持:網大互聯
      无码网站天天看天天爽

      <strike id="a6k97"></strike>

    1. <dd id="a6k97"><track id="a6k97"></track></dd>
    2. <tbody id="a6k97"></tbody>
    3. <rp id="a6k97"></rp>
        <th id="a6k97"></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