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a6k97"></strike>

  • <dd id="a6k97"><track id="a6k97"></track></dd>
  • <tbody id="a6k97"></tbody>
  • <rp id="a6k97"></rp>
      <th id="a6k97"></th>

      紅色文化網

      當前位置:首頁 -> 文章中心 -> 杜鵑花開 ->

      紀實文學

      收藏 | 打印-復制 | | | 獻花

      蘇州54歲外賣員火了!窮到撿破爛,連房租也交不起,被罵“瘋子”后反擊:創作是我的命

      時間:2023-04-14 00:10:12   來源:普象工業設計小站   作者:Grace    點擊:

      蘇州54歲外賣員火了!窮到撿破爛,連房租也交不起,被罵“瘋子”后反擊:創作是我的命

      誰說「寫詩」,只是文化人的“特權”??

      有這樣一位外賣小哥,5年奔走15w公里,寫詩總數超4000首。靈感爆棚的時候,2小時能寫上12首,最多一個月,創作了80多首。

      在一個接一個的送餐點之間,在外賣系統麻木的催促聲中,在等紅燈時,在敲響顧客家門時……每當靈光閃現,拿起一張廢報紙,一個煙盒,或是抓起手機,給自己發送語音消息,縹緲的詩意,就在對話框中鎖定。

      他叫王計兵,在過去50多年的歲月中,做過木工,開過斗車,去過新疆討生活,在蘇州收過廢品……連初中都沒念完,卻埋頭寫作了30多年,曾被妻子看輕,“活得不像個男人”,卻仍“死性不改”,用單篇2000w+的閱讀量,登上央視,守住了與文學之間的羈絆。

      今年3月,這位生活在底層的“吟游詩人”,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詩集《趕時間的人》,豆瓣評分9.4,近80%的人打出五星好評。一個四處討生活的壯漢,為何偏要寫詩?眾人叫囂「文學無用」的年代,寫詩,會給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看完王計兵的故事,你或許會找到答案。

      01

      趕時間的人:我為勞動者寫詩!

      2019年,王計兵在跑外賣時,遇到了非常棘手的一單。因顧客留錯地址,他連跑3棟樓,共爬了18層,才將外賣送到??烧l知,對方不僅絲毫沒有歉意,反而還羞辱他:“一個送外賣的,連地址都找不到,蠢!”

      因為這個小插曲,王計兵后面的兩單外賣,都超了時,要罰款80%,而他若是和顧客理論,被對方投訴,平臺還會再罰50元。當時的王計兵,已是三個孩子的爸爸,是丈夫,亦是家里的頂梁柱,他沒有“任性”的資本,只好低著頭,不停給對方道歉,心中,卻滿是酸澀。

      ▲王計兵和家人

      回家途中,他把自己難以言說的苦悶,寫成文字,

      于是,便有這首《趕時間的人》——

      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浮夸的修飾,就只是這些真實到令人唏噓的日常,卻一下擊中了同樣疲于奔命的,所有打工人的心。

      一位網友把他的詩分享到微博上,吸引了2000w+的閱讀量,王計兵,火了。

      人們對他的稱呼,從「外賣小哥」,變成了「外賣詩人」。他的創作靈感,也在這日復一日的奔波中,如井噴般涌現。

      有一次,王計兵接到單,給修廟的建筑工人送餐。午休時分的寺廟,安寧又肅穆,他抬起頭仰望眾神雕像,剛想著放空一會,下一個顧客的催單電話,卻立馬把他拉回現實——

      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詩歌評論家秦曉宇,對他這個帶點戲謔意味的表達,作了恰到好處的解讀——

      “在底層摸爬滾打的人不同于知識分子,他們的生命處境就是遭受白眼,有時會不自覺把這些外化,作為自己命運的一個點。這首詩中,面對外賣訂單的許愿人,一句‘我才是菩薩’,剛剛好體現了自尊和反抗的界限。”

      ▲圖源:@朱先生愛攝影

      還有一次,王計兵遭遇了職業生涯中,“最危險的送餐體驗”。那天晚上,他剛按訂單標注的地址送完外賣,就接到顧客打來電話,說地址填成了前男友的,讓他重新送。返回去取時,王計兵被醉酒的男人拉拉扯扯,還差點挨打。等到好不容易從他手里掙脫出來,卻在轉身的瞬間,看到了那人眼里,隱忍著淚水。

      “他好像挺在乎你的”,王計兵把這個細節告訴了女孩,女孩也紅了眼。感慨于倆人的“愛恨糾葛”,王計兵把它寫成了詩,這句遲來的“請原諒”,或許真的可以解開他們長久以來的心結吧。

      配送外賣,固然辛苦,但讓王計兵無比珍惜的是,這份工作打開了他的視角,觸發了他對蕓蕓眾生,更深層的共情和理解。當他去了更多的地方,看到有些富人的生活,并不如想象中瀟灑,有些人斤斤計較,不是因為品質差,而是因為生活窘迫......他的創作,也就愈發顯得敦厚、溫柔。

      在清晨的露水中,偶遇一排站得齊整的清潔工,每一聲點到,都清澈嘹亮,恍惚間,竟吹開了一整片桃花——

      看到拾荒老人被小區門衛驅趕,既無能為力,又心疼不已,在樓頂無言守望,好似又看到了“父親”的宿命——

      遠在他鄉打拼,不斷吞咽來自生活的磋磨,無法給父母盡孝,不能陪兒女長大,深深的愧疚,只好化作更加努力工作的動力——

      堅韌,謙卑,鮮活。王計兵寫詩,貼著生活寫,貼著人心寫。他記錄勞動者心底深處的疤痕,也記錄生活中的幸運和甜蜜。

      當我們在通勤的地鐵上,或是睡前的十分鐘,透過薄薄的紙張,觸達到他文字背后,細膩的情感,蓬勃的生命力,被壓抑的感受,被瞬間激活,生而為人的尊嚴和美好,也重新變得鮮亮起來。

      02

      為文學癡狂:寫作,是我的命!

      然而,對于一位,生活顛沛流離的人來說,“寫詩”,是太過「奢侈」且「無用」的愛好,它曾被王計兵的至親、至愛,一再地誤解、打壓,卻又在他一次次孤獨的“反擊”中,將他這艱苦、沉淪的命運,穩穩地托起。

      出生在蘇北一個極度貧困的家庭,王計兵沒念完初中就輟了學。19歲那年,他跟著二哥去沈陽做木工,宿舍里同住的,大多是30歲出頭工友,他們每晚放工后,都會湊在一起打牌、下棋,聊露骨的男女話題。王計兵插不上話,時間久了,只覺得越來越孤獨。

      恰好,當時的工地附近,有一家舊書攤,王計兵去過幾次,漸漸地,就對這種“免費”的消遣方式,著了迷。他一放工就鉆進書店,遇上喜歡的書被買走了,還會嘗試著自己續寫,少則三五百,多則一千多字,等到有機會再看到原版,對照著一看,自己編撰的,竟也和它差不多相似。

      一年后,他回到老家,幫父親在村里的沙河撈沙。雙腳浸沒在水里,每當沙子一翻騰,渾身就像被砂紙打磨了一般,鉆心地疼。到了夜晚,手和腳都往外滲著血,休息時,要把枕頭墊在腳踝處,才不會被粗糙的被褥蹭到。哪怕是多年后再回想起來,這個“前半生干過的,最艱苦的活兒”,也還是叫他沉默。

      “這輩子為什么要這樣?”無數次地拷問,卻始終尋不得答案。

      王計兵用撈沙換來的零錢,換了三麻袋書,然后,一邊幫父親看守桃林,一邊扎進了文字。

      從白天到黑夜,從初春到冬至,寫癡了的時候,常常連飯也顧不得吃,覺也不舍得睡,就這么折騰了一段時間,竟也把手中的長篇小說,寫到了20萬字。人瘦了一大圈,眼睛凹陷了,顴骨突出了,但王計兵,只覺得過癮。

      有一回,王計兵寫到男主喪父的情節,為了沉浸式地感受人物的情緒,他特地去鎮上買了一身白色的衣服,然后,穿著它寫稿?;卮迓飞?,村民們滿臉鄙夷地嘲諷他,父親知道了,也勃然大怒。他用一把火,燒了桃林里的小屋,王計兵的心,也差點被燃為灰燼。

      很快,王計兵結了婚。他帶著妻子,去新疆抬木頭,去山東開翻斗車,工作的艱辛,沒見過的風景,不斷“撩撥”著他,他禁不住“誘惑”,又開始寫些零零散散的句子,碰到得意的,就念給妻子、隊友們聽,哪怕得到的回應,只是敷衍,他也依然樂在其中。

      再后來,他們又輾轉來到江蘇定居。用擺地攤好不容易攢下的2萬塊錢,在菜場租了個攤位賣書,本以為,終于可以正大光明地看書了,卻沒想到,因為城管的一次突擊,全部的存貨,都被一鍋端。夫妻倆一夜回到解放前,找不到工作,就只能靠撿垃圾謀生,最困難的時候,連房租也交不起......但這些,依然沒能阻止王計兵寫作。

      他用收來的煙紙殼、廢紙箱當稿紙,在收廢品的間隙,偷偷地寫,等到把空白的地方都寫滿了,就把它們打包起來,再賣掉。無助、痛苦、幾近絕望。但還好,還有這么一點卑微到塵埃里的堅持,給了他強大的支撐,讓他從現實的泥潭里,重新又走上了正軌。

      這回,在一間不算寬敞的小超市里,王計兵擁有了自己的第一臺電腦,他瞞著妻子,將自己的文字,分享到QQ空間,寫作的欲望,開始 “肆無忌憚” 地蔓延,他的文字功底,也被磨練得愈發扎實。

      2017年,王計兵申請加入徐州市作協,成功了?;丶疫^年時,他懷揣著激動,和一絲絲不安,向父親坦誠了這個消息,還把自己寫了多年的詩,播放給他聽。許是“驚喜”來得猝不及防,父親愣了又愣,然后深吸了一口氣,說:“我耽誤了你這么多年。”那一刻,王計兵的內心像被重拳打了一樣,許久沒有說話。

      03

      趕路的人,也要抬頭看看月亮。

      到底為什么要寫詩?這個問題,王計兵給出的答案是“不得不”。在《趕時間的人》的自序中,他寫道:文學拯救了我。短短幾個字,卻道盡了這大半生以來,淤積在心中的所有勞苦和孤獨。

      在每一個為了“活下來”而疲于奔命的時刻,他都曾深刻地感覺到,人和動物的區別,在于,“我們有追求幸福和自由的強烈欲望”。當有外力壓制,這種情感“變了味”,越強烈,越會激發出“淬火”一樣的感覺。而詩歌,成了宣泄的出口。

      成為“網紅”的日子里,王計兵的生活,好像變了,又好像沒變。他每天還是5點多起床,忙到凌晨12點多才回家。詩集送到的那天,他從緊張的跑單間隙中,硬擠出幾分鐘,飛奔到家,拆開快遞,看著藍色的封皮,剛要墜入復雜的情緒,當發現下一單外賣只剩下8分鐘,便又再次,一頭扎進了人海。

      媒體采訪,各種分享交流活動,也一波接一波。為了應對它們,王計兵“犧牲”了不少送外賣的時間。“321日開始,跑外賣都沒賺幾百塊錢。”因為接單量驟降,根據平臺評定等級的標準,王計兵已從最高級的“黃金”,掉到了最初級的“青銅”。但他還是盡可能地,勉力自己去做,因為,“我想多賣些書。”

      網友們,也都很給力。首批印制的5000冊詩集,很快被一搶而空,新的一批,已經開始加印。“要是他能賣足10萬冊,就能賺個三四十萬。”“如果真能賣個三四十萬,不也挺美好的嗎?”王計兵開始忍不住期盼,自己這個“微不足道”的愛好,或許真能給他的生活,帶來真正意義上的改善。

      “人們總說時間像流水,抓不住。我說不是,是人像流水,時間抓不住。”

      趕路的時候,你我或許早都習慣了看向遠方。但偶爾也不妨像王計兵那樣,停下來,抬頭看看月亮。

      微信掃一掃,進入讀者交流群

      本文內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立場。

      請支持獨立網站紅色文化網,轉載請注明文章鏈接-----http://www.balalaikatrio.com/wzzx/djhk/jswx/2023-04-14/81208.html- 紅色文化網

      獻一朵花: 鮮花數量:
      責任編輯:寒江雪 更新時間:2023-04-14 00:10:12 關鍵字:紀實文學  杜鵑花開  

      話題

      推薦

      點擊排行

      鮮花排行


      頁面
      放大
      頁面
      還原
      版權:紅色文化網 | 主辦: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小屯路8號院 | 郵編:100040 | 聯系電話:010-68670060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備案序號:京ICP備13020994號 | 技術支持:網大互聯
      无码网站天天看天天爽

      <strike id="a6k97"></strike>

    1. <dd id="a6k97"><track id="a6k97"></track></dd>
    2. <tbody id="a6k97"></tbody>
    3. <rp id="a6k97"></rp>
        <th id="a6k97"></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