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1225
鮮花數:24
從馬克思到高盛:虛擬資本的幻想和產業的金融化(上) 作者:[美]邁克爾·赫德森 著 曹浩瀚 譯 來源:《國外理論動態》2010年第9期
原文:http://www.cctb.net/
摘要: 2010年6月8日美國著名學者邁克爾·赫德森給本刊寄來題為《從馬克思到高盛:虛擬資本的幻想和產業的金融化》的文章,該文回顧了馬克思關于金融資本的基本觀點,認為馬克思已高度注意到虛擬資本的膨脹的危害,他的危機理論所最重視的危機原因既不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808
鮮花數:31
全球分裂:美國統治世界的經濟戰略,作者:(美)邁克爾•赫德森,出 版 社:中央編譯出版社,定價:¥38.0
只有毛澤東路線才能挫敗美國統治世界的戰略企圖
——《全球分裂》譯序
譯 序
2007年從美國肇始的國際金融危機發展到今天已經快三年了,世界經濟的未來走勢仍然很不明朗,世界何去何從,這一問題日益緊迫地擺在世人面前。本書對于回答這一重大問題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閱讀本書我們發現原來當前的這一幕幕好像是似曾相識的歷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604
鮮花數:25
美元霸權與中國崛起——兼論如何應對美國強制人民幣升值*
邁克爾·赫德森 著 鄧郎 劉元琪 編譯
推薦者按語:筆者在《為中國的自主創新政策送葬:致把“外資企業都視同于中國企業”的某君》中提到了赫德森在3-4月份曾經給他寫過一封信,這封信的大部分內容成為本文的基礎。該文公開發表于《廣東商學院學報》2010年第4期(7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254
鮮花數:19
美專家稱葉卡捷琳堡峰會將終結美國全球霸權
2009-06-16 環球時報
從6月15日起,上合組織峰會以及首次“金磚四國”領導人峰會將相繼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舉行。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邁克爾·赫德森日前撰文稱,上合峰會以及“金磚四國”峰會將是21世紀迄今為止意義最為重大的會議,這次會議將預示著美國金融、軍事霸權的終結。
赫德森在題為“葉卡捷琳堡轉折點:脫美元化,瓦解美國金融軍事霸權”的文章中稱,俄羅斯的葉卡捷琳堡廣為人知可能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379
鮮花數:37
美元霸權奠基人稱中國最大危機是匯率風險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4日 00:48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周馨怡 上海報道
本報記者專訪美元霸權奠基人、俄羅斯杜馬顧問、《金融帝國》作者邁克爾·赫德森
“在美元泛濫的情況下,中國最大的危機是匯率風險,而不是美元資產貶值?!?月12日,邁克爾·赫德森(Michael Hudson)在接受本報記者電話專訪時指出,“因為在這個問題上(指維護美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356
鮮花數:19
虛擬經濟論:金融資本與通往奴役之路
——邁克爾·赫德森訪談
嵇飛譯
來源:《國外理論動態》2009(1):13-21
2008年7月25日http://www.michael-hudson.org網站刊登了2008年7月15日《大炮與黃油》電臺記者邦妮·??思{對邁克爾·赫德森題為《虛擬經濟》的訪談,在該訪談中,赫德森認為美國經濟已經虛擬化,即泛金融部門(金融、保險、房地產等)從全世界工人和產業資本那里吸走收入并以日益加重的債務將它們壓垮。他認為新自由主義的關鍵主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297
鮮花數:23
嵇飛 譯
國外理論動態 11期
2008年8月31日美國http://wwwzmagorg網站刊登了麥克•惠特尼對美國著名進步經濟學家邁克爾•赫德森題為《美聯儲將金融部門的帝國主義強加給美國經濟》的采訪,認為美聯儲代表泛金融部門(金融、保險和房地產)大投機資本的利益,抵制監管,放縱這些部門推動的金融投機和欺詐損害別的實體經濟部門。2008年5月11日該網站又刊登了赫德森題為《美聯儲壓低美元價格擠壓了工資》的文章,認為美聯儲壓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273
鮮花數:24
[美]邁克爾·赫德森 著 嵇飛
國外理論動態 11期
面對當前金融危機,美國著名進步金融理論家邁克爾•赫德森于2008年7月31日在美國http://www zmag org網站和2008年6月在《海灣》雜志上分別刊登了題為《下一次大拯救:州、地方和私人養老基金》和《中東應該如何用其不斷增加的貿易盈余進行投資》的文章,前者認為美國當前應對金融危機的辦法事實上仍是在維持投機資本的利潤不致下滑和破滅,正確的辦法應該是拯救美國人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312
鮮花數:29
第三章 美國拒棄世界領導權
我將不遺余力地通過國際經濟的調整來恢復世界貿易,但國內的情況緊急,不能等到實現恢復的那一天了。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的就職演說,1933年3月4日
政治領袖們的工作不是根據看來最符合全世界利益的廣泛原則而采取經濟政策。選民們希望本國領導人追求的是本國的利益。目光遠大的領導人可以追求長期的利益而不是轉瞬即逝的好處,而且世界經濟的增長毫無疑問會有助于一國長期利益的實現。但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402
鮮花數:30
第二章 1921-1933年間世界平衡的崩潰
1921—1925年間美國的債券發行的近百分之八十、英國的百分之六十是由政府機構發行的:在紐約有36億美元,在倫敦有近20億美元(表一)。這些總數反映了戰后從私人借款轉變為政府借款的程度之大。盡管這些債券發行對于這個時期而言是巨大的,但它們仍不足以讓歐洲盟國支付其所欠美國政府的戰爭債務,因為以德國的戰爭賠款來償還債務是沒有保證的。
在倫敦的近20億美元(以每英鎊兌5美元的平價計算)的外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421
鮮花數:38
第一章 政府間債務的緣起(1917—1921年)
我們這一代人導致了一個巨大的變革……可能最終是一個毀滅性的變革。戰爭期間,個人把他們擁有的小額財產投進國家這個大熔爐里。有時戰爭具有散布黃金的作用,正如當時亞歷山大大帝分發波斯或伊扎爾寺廟的儲藏物給印加人一樣。但此時,戰爭把黃金集聚在中央銀行手里;這些銀行卻不把黃金分發出去。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貨幣論》第7卷
?。▊惗兀?930年),第291頁。
在“一戰”期間及戰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367
鮮花數:33
第十三章 以貨幣危機完善帝國(1970-1972年)
“……國家因(民族的)政治的、戰爭的以及其他更高的理想和‘進步’而招致債務?!傧胛磥韺o予這種關系永恒的榮譽。國家已經從商人和實業家那里學到如何利用信貸;這將阻止國家再次走向破產?!?
現在,在所有騙子的身邊,國家作為騙子的首領站立在那里。
——雅各布·布克哈特《歷史的反思》(波士頓:1958年),第171頁。
1970年5月,美國財政部長大衛·肯尼迪警告說,如果外國不增加從美國的進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343
鮮花數:27
第十四章 1973年春季的貨幣出擊
1971年12月,在史密森協會達成的貨幣協議,推動美國官員把所謂的“善意忽視”赤字政策轉變為故意忽視政策。該舉動迫使其他國家要么將其盈余貸給美國,為美國赤字融資(在這一過程中,也為美國國內預算赤字提供了融資),要么讓美元貶值,從而對美國出口商而不是歐洲出口商更有利。
美國的戰略家認識到,由于美國國際收支赤字而投放的過剩美元正被兌換成馬克和日元,從而抬高一種接一種的貨幣價格。這種金融波動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505
鮮花數:41
2004年至1月2日美國http://www.counterpunch.org網站發表了斯坦達德·;謝弗對著名的《超級帝國主義》一書的作者邁克爾&S226;赫德森的采訪。在訪談中,赫德森指出,早在尼克松政府時期,他就撰寫了《超級帝國主義》一書(該書最初是為政府做的一份研究報告)并指明:因為美元是世界貨幣,如果擴大當時已很嚴重的美國經常項目赤字,在相當長時期內可以加強美國的地位,但會加劇世界經濟的失衡,因此不能走這一條道路。但美國政府看到赫德森的報告后卻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238
鮮花數:25
美國壟斷資本為什么對普京打擊寡頭不滿?
施萊弗爾和特雷斯曼在《外交事務》上發表的文章《一個正常的國家》為施萊弗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指出的俄羅斯的發展道路作了辯護。該文作者的主要論點是,俄羅斯已經成功地變成了一個正常的“中等收入的資本主義國家”。 資本主義的傳統特征是,工業家雇用工人生產商品并按一定的利潤銷售它們。這就是馬克思所說的剩余價值。雇用工人是為了剝削工人,在這個過程中創造經濟剩余。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253
鮮花數:34
第十二章 從破產得到的權力(1968—1970年)
“考慮到當前的歐洲國家現狀,法國和西班牙是礦產資源的所有者。其他國家似乎處于必須創造另一種貨幣的狀態。然而,為什么這還沒有發生,其唯一原因是貨幣的本質還沒有被正確的理解?!?
——約翰·勞,《論貨幣和貿易——兼論一國貨幣供給的建議》(愛丁堡:1705年),第77頁。
1968年黃金總匯崩潰,擺在美國政府面前,有三條路可以選擇:其一,立刻從東南亞戰爭中擺脫出來,削減海外和國內的軍費支出,使得美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376
鮮花數:25
引論:美國金融帝國
如果認為美國崛起為世界最強國還是遵循了以私人金融資本的推動為特征的歐洲模式,那么該觀點是過于簡單了。為了理解美國在過去八十年期間的外交動力,人們不僅需要閱讀約翰-霍布森(John Hobson)和列寧(V.I.Lenin),而且需要做更多。美國以一系列的全新政策贏得了全球地位,這些政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甚至是20世紀70年代之前的經濟學者所料想不到的。
美國經驗的教訓之一是,已嵌入現被稱為華盛頓共識的國家外交不只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67
鮮花數:9
金融帝國——美國金融霸權的來源和基礎
作 者: 邁克爾·赫德森
出 版 社: 中央編譯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8-1
定 價: 48元
售價:38元(人民幣)
·去烏有之鄉淘寶店,通過支付寶
·我已信任烏有之鄉,直接聯系
字 數: 460000
版 次: 1
頁 數: 442
印刷時間: 2008/08/01
開 本: 16開
印 次: 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108
鮮花數:8
美國金融資本綁架世界經濟
譯者:王姝
原載:國外理論動態
美刊《美國土地》2008年1月號刊登了對美國著名進步經濟學家邁克爾•赫德森的訪談。在訪談中,赫德森論述了美國金融資本如何通過控制世界貨幣體系、資源、能源和糧食,輔之以戰爭、暗殺、顛覆等手段,掠奪世界經濟的種種劣跡。赫德森除作理論研究外也長期在華爾街從事金融實務方面的咨詢服務,他的論述除了有理論意義外,還有很大的實際參考價值。訪談主要內容如下。
《美國土地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103
鮮花數:10
揭穿私有化“神話”
[美]邁克爾•赫德森 著 李春蘭 摘譯
2007年1月26日美國http://www.counterpunch.org網站刊登了美國著名金融理論家邁克爾•赫德森題為《私有化的神話與現實》的文章,認為新自由主義所掀起的私有化浪潮是對幾百年來的進步經濟學的顛覆,它所宣稱的種種關于私有化的好處只是一種神話,是金融食利階層的謊言,作者列舉了十二組關于私有化的神話和現實的對照,非常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