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9-13 00:11
點擊數:2444
鮮花數:6
以小為大 以下為上:化解執政風險的必由之路——關于“群眾路線”的當代理論與實踐潘 維摘要: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
更新時間:2019-12-14 00:03
點擊數:491
鮮花數:49
美國政權被反全球化運動劫持,中國共產黨大力倡導“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誓言解決“不平衡發展”問題,均非偶然。此時,中國的知識和政治精英們把“pop
更新時間:2015-07-10 10:03
點擊數:518
鮮花數:18
這是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潘維教授2015年6月26日在某座談會上的發言。會議主題是“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的法治化水平”。潘維教授在會上質疑了流行的意見?!?
更新時間:2015-04-14 15:16
點擊數:353
鮮花數:40
本文厘清四個概念,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兼議國際主義和帝國主義。涉及兩個問題,一是定義,二是定義的歷史演變,旨在澄清有關認識?! ∶褡逯髁x很容易演化成帝國主義 以愛家鄉
更新時間:2015-03-07 10:13
點擊數:454
鮮花數:23
2009年以來的醫改有兩大成就,第一是確定了醫改的方向,第二是擴大了醫保覆蓋面。但眼下出了兩個問題。第一是既定的醫改方向遭遇嚴峻挑戰,第二是城市里的醫改讓醫患矛盾日趨嚴
更新時間:2014-11-09 09:22
點擊數:316
鮮花數:38
一
如同欣賞油畫,審美需與觀察對象保持一定距離,而審丑則需盡量近距離。國內學人近距離觀察中國,能看到很多丑。在海外長期生活或有長期海外生活經歷的學人,往往對中國的現在
更新時間:2014-06-28 10:17
點擊數:483
鮮花數:18
我們都知道媒體很重要。為什么?因為時代的原因。第三產業時代和制造業時代不一樣了,制造業時代誰占有生產資料,誰就有發言權,但是第三產業創造的產品主要是無形產品。而在無形
更新時間:2014-05-08 08:38
點擊數:346
鮮花數:27
治國靠的不是消極的“改制”,政府不是空中樓閣。人民成為無組織的個人,辦不好小事,缺少日常生活的公正感,已經成為“國家治理”的主要矛盾。當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無組織,無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公正問題。億萬自私、分散的個人(找科層體系)尋求公正而不可得,就不滿、憤怒,社會就變得難以治理。
更新時間:2014-04-13 08:34
點擊數:409
鮮花數:14
因為西方學界和政界不遺余力地鼓吹“制度決定論”,并鼓吹“先進”制度即“民主法治”,非西方國家的政界和知識界已呈現出明顯的反智傾向。所有國家的所有病癥都被診斷為“專制和人治”。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376
鮮花數:25
自進入2008年9月,一些專家學者和主流媒體突然爆炒所謂“新土改”,鼓吹土地私有化,要求容許“資本下鄉”。“山雨欲來風滿樓”,并非真金白銀的今日“資本”正孕育著一場對我國農民史無前例的剝奪。
當代世界不存在絕對的土地私有產權。權屬是為了使用,干預使用就是干預權屬。全世界的政府,包括美國英國日本等,都干預土地使用,一直干預到每塊土地的具體用途,因為土地事關國家的生存安全。
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均耕地面積小,更應干預土地權屬。土地流轉并不能實現農民致富,反而會危及全國人民吃飯住房的安全。那些學者貌似要為農民“致富”,實質是為“資本”代言。
要發展農村,我們的主張是,政府要幫助農民組織起來,恢復農村集體的功能。中國農村的興旺史其實就是農村社區集體的興旺史;而中國農村的衰敗史就是農村社區集體的衰敗史。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491
鮮花數:15
領導世界第一大黨的中國共產黨,欲堅持群眾路線,保持執政活力,就只能闖出條新路。這條新路的可能前景是:共產黨領導人民重建扁平的“社區自組織”,以社區(和單位)人民的“自組織”為“人民當家作主”的“至上”機構。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692
鮮花數:23
對七層社會關系的是非判斷構成了七大類現代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即:道德觀、自然觀、群體觀、社會觀、政治觀、民族觀、國際觀。如上所述,在核心價值觀的所有層次,在今天的中國都存在著截然不同的看法,也看不出哪一種是“主流”。這種情形就是“核心價值觀的迷失”。社會核心價值觀的迷失,是中國社會面臨的最嚴重問題之一。缺少了社會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沒了“主心骨”。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531
鮮花數:23
建立迫使官員守法的制度
潘維
一. 序言
官場盛行以公權謀私利,學界關心如何制約之。學究們告訴學生們“法制”和“法治”有本質的不同,可老百姓弄不明白這兩個詞兒有什么不一樣。法是人來制定和執行的,世上哪里有什么“法律治國”?如果沒有嚴厲的懲罰機制,誰會不濫用權力而去“依法治國”?真正的問題是,怎樣才能迫使官吏守法?
對人民自由的威脅莫過于政府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399
鮮花數:16
摘要:政治體制的成敗不應從體制本身是否“完美”來討論。中華政體不“完美”,正如美國體制也不“完美”?,F實條件迥異,生活矛盾重重,歷史不斷變遷,不可能有“完美”不變的政治模式。信奉某種政體“普世”,而且會自動“逐漸趨于完美”,是反歷史,反智的。在社會精英的輿論中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中國政治模式卻極為落后、失敗,信奉拆故宮建白宮。倘若中國政治模式“落后”,什么政治模式“先進”?言外之意是,中國政治體制已經成了我國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381
鮮花數:19
潘維:特殊國情下的中國農地集體所有制
自進入2008年9月,在中國共產黨十七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一些“專家學者”和城市流行媒體突然爆炒所謂“新土改”,沸沸揚揚地鼓吹廢除農村集體所有制;要求個體“永佃”,實行耕地和房基地私有化;要求容許“資本下鄉”去促進“流轉集中”,去“盤活農村固定資產”以“擴大內需”和增加“廉價”勞力供給?!吧接暧麃盹L滿樓”,并非真金白銀的今日“資本”正孕育著一場對我國農民史無前例的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237
鮮花數:19
“自由”與“中國特色” 潘維 耶魯大學的金融學專家陳志武教授給《陳志武談中國經濟》寫了篇序言,刊在《經濟觀察報》上,批判對像是“中國特色”的發展之路。文章立意遠大,而且幾句話似乎就把“中國特色論”批駁得無處藏身。中國不過是人類歷史“自由”規律的傀儡,哪有什么“特色”? 陳教授承認中國經濟奇跡是存在的。但他用了個市場經濟學式的直線思維來解釋中國奇跡:“自由促進發展”,即“從權力對權利的束縛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1465
鮮花數:40
中國模式
——中華體制的經濟、政治、社會解析
潘維
引言
一.國民經濟
1.歸納經濟模式的意義和方法
2.中國經濟模式
3.中國經濟模式的比較歷史解釋
4.小結
二.民本政治
1.歸納政治模式的意義和方法
2.中國政治模式
3.政治模式的比較歷史解釋
4.小結
三.社稷體制
1.歸納社會模式的意義和方法
2.中國社會模式
3.社稷模式的比較歷史解釋
4.小結
結論
引言
在人民共和國六十周年慶典之際,一個內外“不平衡”的現象非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237
鮮花數:27
北京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
中國對外關系六十年研討會
開幕式發言
潘維
2009年8月29-30,北大中關新園
國際關系詠嘆調
在世界上游蕩了半年,剛剛回國。沒寫論文日程上也就沒安排發言。借開幕式機會,談五個感受,是個關于“國際關系”的“詠嘆調”。
一
第一個感受,中國明顯成為世界經濟大危機的“最大贏家”。有五個標志:
1. 強大的金融實力。中國的國有金融體系十年前號稱在“破產邊緣”,如今反而輪到“最健全”的西方金融機構破產。風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415
鮮花數:25
中國模式,人民共和國60年的成果
潘 維
2009年《綠葉》第4期
摘要:目前學界政界都存在把西方的今天當中國明天的迷信。由“社稷”社會模式、“民本”政治模式和“國民”經濟模式整合而成的中國模式,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60年道路的抽象總結,說明中華民族走的路是獨特的、成功的:社稷體系塑造了民本政府,民本政府塑造了國民經濟,也保障著社稷體系的生存。中國內部的軟肋是缺乏法治,若能借鑒厲行法治的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275
鮮花數:49
《開放時代》2009年第五期
人民共和國已經度過一甲子時光,來到一個新三十年的十字路口。中華民族向何處去?是保持偉大復興的強勁勢頭,還是東施效顰,從此走向衰敗和被奴役之路?“正題”與“反題”的爭論方興未艾,“合”題應該在“中國模式”之中。中國的成功挑戰經濟學的“市場與計劃兩分”,挑戰政治學的“民主與專制兩分”,挑戰社會學的“國家與社會兩分”。正如過去反對迷信蘇聯教條,今日中國的迫切任務是反對迷信西方教條,防止教條主義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