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明比較與全球文明的前景
更新時間:2018-08-18 00:08 點擊數:601 鮮花數:17
祝東力:談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原則和標準
更新時間:2017-04-19 00:01 點擊數:1137 鮮花數:29
祝東力發言:關于馬克思主義文藝學面臨的挑戰及應對策略
更新時間:2015-04-03 00:01 點擊數:831 鮮花數:38
紅色經典為何也能普世
更新時間:2015-01-05 17:28 點擊數:885 鮮花數:29
祝東力:多重視野中的白求恩
更新時間:2014-11-13 09:08 點擊數:576 鮮花數:30
祝東力:穿越文藝抵達哲學
更新時間:2014-03-19 08:23 點擊數:370 鮮花數:28
以原始的英雄情結為契機,進入文藝,淺嘗之后,再從這里轉向哲學,由此形成了自己從感性到理性的前半個循環。后半個循環——從抽象回到具體,即通過學習歷史和社會科學,從那種偏離本土經驗的哲學觀念,回到中國的現實——這個過程大體在90年代中后期完成
祝東力:生態文明與意識形態創新
更新時間:2014-02-21 08:43 點擊數:1850 鮮花數:32
要徹底解決生態問題,必須回到全球均衡。為此,則需要兩個前提:一是本文開頭所說的美國軍事-金融資本主義的全面衰落,這包含了全球資本主義,包括其金融、經濟、社會、政治、環境和價值觀的總危機。二是建立真正代表全球共同利益的世界政府,實行一種新的全球社會主義體制,按照計劃(非市場導向)、為了使用(而不是利潤)而生產。
祝東力:簡議民粹主義
更新時間:2013-10-29 14:54 點擊數:459 鮮花數:22
問題在于究竟是誰,導致了社會結構的“民粹化”,制造了一個日益龐大的底層?是哪個利益集團,造成大量弱勢群眾日益脫離社會主流生活,在體制邊緣沉淀、匯聚,并積累、激化怨恨、憤怒的情緒?我們不應過多地指責民粹主義,因為它畢竟只是一種社會癥候。重要的是尋找和消除其社會癥結,即對廣大弱勢群眾的剝奪。只有除掉這個社會根源,民粹主義才能真正被杜絕。
祝東力:應該怎樣理解日本?
更新時間:2013-09-22 11:47 點擊數:413 鮮花數:20
就日本而言,是怎樣和平地回歸亞洲的問題;對于中國來說,日本以其嚴重縮水的實力回歸亞洲,成為未來東亞共同體的一名和平成員,這就是日本問題的最終解決。也只有這樣,日本殘害中國的民族記憶也可能平復。解決日本問題,需要兩個前提,第一,美國完全退出東亞,退至第二島鏈;第二,中日兩國實力對比持續變化,達到一個臨界點。
祝東力:空寂的背面--談吳印咸晚年的一組攝影
更新時間:2013-08-18 08:37 點擊數:685 鮮花數:18
我猜想,面對眼前空寂的景物,八十高齡的吳印咸心頭一定不斷掠過這樣的思緒,一定不斷回想起鼎盛時期的革命場景。靜極生動,沉寂的畫面背后潛藏著熱烈的情感和歷史,其中包含著一部激蕩的20世紀革命史。對于他來說,年輕一代攝影人的探索,有點小兒科,他早年就嘗試過,就像他自己晚年檢討的,帶有“明顯的形式主義、唯美主義的傾向”,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不過是一段彎路。
祝東力:整風是共產黨特殊而有效的自我凈化方式
更新時間:2013-06-29 08:19 點擊數:520 鮮花數:21
整風是中國共產黨經常采用的一種自我整治、自我完善、自我凈化的方式,其他政黨很難模仿。延安整風是中共黨史上最成功的一次整風。蘇聯所做的是組織的整肅和清洗,毛澤東則更重視思想和作風的轉變。
祝東力:談文化自信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288 鮮花數:20
1 1793年,乾隆皇帝80歲壽辰,英國特使馬嘎爾尼赴承德晉見,面對增開通商口岸、減低稅率、給予租界等一攬子請求,《乾隆皇帝諭英吉利國王敕書》一概予以駁回,表達了不加掩飾的傲慢,同時也有居高臨下的體恤和憐憫。那時,正值中國王朝歷史的最后一個盛世,而英國工業革命已經啟動,18世紀末,農耕文明的晚霞暫時還能掩蔽工業文明的曙光。 15世紀末地理大發現以后,歐洲使用暴力,憑借美洲的
祝東力:“粗鄙化”現象分析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400 鮮花數:20
當下的觀眾群體,又憑什么如此追捧李云龍這種扭曲歷史、混淆是非的英雄呢?實際上,這個李云龍并非源于歷史的真實,而是出自現實的投射。說到底,每個時代建構的“英雄形象”其實都是那個時代特有的“英雄觀”的產物。今天,一口糙話、一身匪氣,這才是“爺們兒”,是吃得開、混得好的標記。粗鄙化——粗野、鄙俗,是當今世俗社會的主流價值。
叢林環境,人自為戰,文雅、謙和、友善等等,似乎直接等同于懦弱無能。粗鄙的言行和儀范,暗示著在無序競爭中較高的生存和成功概率。這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一種集體無意識。李云龍正是這個時代推出的一個形象代言。
祝東力:社會結構與話語權之爭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252 鮮花數:30
民意體現為輿論,輿論表達于媒體。在常規歷史時期,控制媒體,就能主導輿論,掌握話語權。話語權的角逐,是對民意、人心的爭奪,是圍繞社會秩序第一道防線的攻防戰。
更值得重視的,是就業人口中真正的絕大多數。他們被市場競爭擠壓到主流人群之外,奔波于生計,沉默在邊緣。隨著電子數碼媒介的進一步普及,“自媒體”(We Media)將真正成為群眾手中的話語武器,自主發布、自主傳播,在億萬群眾參與的互動中,揭示真相,評說功罪,由人民自己掌握話語權,最終實現“群眾自己教育自己,群眾自己解放自己”。那些試圖壟斷話語權的任何機構,無論是權力,還是資本,都將淹沒在輿論的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
祝東力:民粹主義簡議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303 鮮花數:27
祝東力:文化強國的條件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234 鮮花數:18
祝東力:談文化強國的條件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219 鮮花數:16
祝東力:以近代為框架、全球為背景--“中國模式”論一瞥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216 鮮花數:11
祝東力:毛澤東對世界會產生更大影響——2006年在北大、清華關于中國和世界的演講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427 鮮花數:23
祝東力:迎接全球動蕩期的來臨
更新時間:2013-05-02 08:00 點擊數:215 鮮花數:25